历史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_历史:4.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案2(旧人教版高二下)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1.美国
    (1)战后经济的稳定发展(二战后—70年代初):
    ①原因:a.大力拓展世界市场;b.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c.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②表现:a.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b.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70年代初—70年代中期)
    ①原因:a.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b.1973年,中东石油提价,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退。
    ②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被位动摇。
    (3)经济:“滞胀”(70年代中期一70年代底):
    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通货膨胀严重。
    (4)经济复苏与繁荣(80、90年代):
    ①原因:a.80年代,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措施,扭转了经济颓势;b.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充分利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经济。
    ②表现:a.1982年底,经济开始复苏,此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b.90年代,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递减,甚至出现盈余,呈现繁荣景象。
2.西欧
    (1)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
    ①原因:a.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经济;b.充分利用美国的支援;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d.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②表现:a.50年代初,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b.五六十年代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c.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
    (2)联邦德国的崛起:
    ①原因:a.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实行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搞经济建设;b.美国的扶持,援助;c.制定可行政策,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d.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②表现:a.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b.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欧洲共同体:   
    ①成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③影响:随着力量的增长,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并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这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并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3.日本
    (1)经济发展原因:12
    ①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的扶植和偏袒。
    ③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军大批订货,刺激厂日本经济的发展。
    (2)表现:
    ①l955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以来,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以后,经济稳步增长。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70年代中期以后,军费逐年增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4.矛盾与问题
    (1)社会矛盾的缓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以缓和社会矛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存在的新问题:
    ①阶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表面相对缓和,但贫富差距在拉大,阶级不满情绪也在增长,矛盾冲突时有发生,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的盛行就是典型。
    ②社会危机加深。种族歧视难以消除,毒品泛滥、邪教横行,社会暴力愈演愈烈。
    ③极右势力沉渣泛起。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余孽难除,德国纳粹在80年代以后再度活跃。日本不断有人为侵略战争开脱,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32.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