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框架|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2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进程,大战的结束。二、要求学生认识: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他们之间新的矛盾,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分割殖民地,说明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重新瓜分殖民地所必然的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俄国十月革命把交战国革命运动推向高潮,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难点:如何理解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
教学要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具体原因
   (1)三国同盟的建立
   (2)三国协约的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开始——直接原因
  2.大战的性质
  3.大战的进程
  4.大战的结果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请问美、德、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对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请同学们看《英、德、法比较表》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xx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xx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xx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英国退居第三,美国跃居第一,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 1234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由于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请同学念第130页德国外长皮洛夫演说的材料,说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要求)。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瓜分完毕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矛盾和斗争。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矛盾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在普法战争后十分尖锐,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夺回失去的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德国要继续遏制和削弱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积极扩军备战。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外,战略地位显赫。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一方面是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是欧洲列强都乘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奥匈帝国是巴尔干半岛的近邻,它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19xx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由此巴尔干半岛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英德矛盾既是基本矛盾之一,以后又逐渐上升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工业霸权。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英国在维护原有的殖民利益和霸权的同时,极力扩充殖民地。英国还从其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分膨胀。而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势力的强大,德国不仅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展开争夺,而且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对殖民地的争夺促成了互相冲突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寻求相互间的支持,从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出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1)三国同盟的建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在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斗争中,德国支持奥匈帝国。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德奥缔结了旨在共同反对俄国的“同盟条约”。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首先缔结的条约,是列强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必然结果。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 1234
(2)三国协约的建立
三国同盟形成以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1892年两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英国放弃其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其与法国、俄国的关系。英国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而法德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近,19xx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上的矛盾。19xx年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内容的小字,强调指出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分赃协定。)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意味着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给国际关系带来灾难性后果,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导火线和爆发
19xx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让学生看教材插图)到萨拉热窝检阅陆军演习,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英国、法国、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到1918年大战结束时,共有31国参战,其中参加协约国作战的有27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非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那么,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呢?(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①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②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如德国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等。③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3.大战的进程
(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这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结合挂图简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大战分为三个阶段。19xx年是第一阶段,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19xx年-19xx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关键是19xx年出现的三次大型陆上战役和一次海战,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1917年-1918年是战争的第三阶段,在1917年中,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234
4.大战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结果:①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②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最终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革命,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第一次世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的关系?
2.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的结果?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26.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