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学设计]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第一届政协会议   新中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2)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pse教学模式

课  时

1

主备人

审核

预习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的成立1、新政协: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__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1954年内容:

 意义: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它颁布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巩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政治构建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以宪法的形式确立。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__________.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国务会议各部、委、直属机构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基础:中共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我国__________________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____________,设立自治机构,行使_____________.。意义:加强了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  ,促进了________。

【基础回顾自测】1、(xx·汕头模拟)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2、(xx·广东高考)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3、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巩固了新中国的人民政权              d、建立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制度4、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秋   d、1978年底7、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事件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论十大关系》提出“党和非党”的关系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爱国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8、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其中最早建立的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1234

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54年以前的职权是什么?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根据材料二,总结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

【探究点二】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统一的大家庭中的纽带,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xx: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当堂检测】

1、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③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①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④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34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权利确立

c.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形成

4、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三权分立制度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5、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国民党的灭亡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7、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    )a、多党合作     b、 政治协商      c、  人民代表大会     d、 政治协商会议

【知识框架构建】

课后巩固案【课后练习】1、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其表现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2、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                    (    )a、民主改革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于                                   (    )a、中共八大上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4、奠定新中国政治建设基础的是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人大常委会的建立(注意:此题另外一种问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的是什么)5、下列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c、我国最高立法机关之一          d、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的组织形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34

7、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不同?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参考答案【基础回顾自测】bdbdb  ccb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探究点二】3、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4、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5、依据: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当堂检测】ddabb  cb【课后练习】adbccc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25.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