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政治代表什么含义|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并做回答)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反革命,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会议:“八七”会议

教师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话语:“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惨痛的教训是什么?

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让学生思考:南昌起义前的背景是什么?(应联系党内情况和国内情况回答)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白色恐怖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1)“八七”会议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八七”会议同三次武装起义有什么联系?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论断?

指导学生议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决策,结合国民党统治的重心和当时我党的“城市中心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到农村去,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三次起义的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建立人民军队的纪念日。(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到农村去的重大决策。(3)广州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讨论可自由发言)

(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实践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议论自由发言)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三湾改编对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1)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动,两地相距九十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百八十里。四周……共计五百五十里。山上大井、小井、上井、中并、下井、茨坪、下庄、行洲、草坪、白银湖、罗浮各地,均有水田和村庄,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现在作了我们的根据地。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山上要隘,都筑了工事。……若有充足的给养,敌人是打不进来的。……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

(2)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①有很好的群众;②有很好的党;③有相当力量的红军;④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⑤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以上均摘自《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思考并讨论:(1)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有什么?请详细列举。(2)为什么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建立这样一小块根据地?(3)中国社会的现状是什么?用事实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纠正错误的惟一正确的方法。

思路:根据中国当时的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共产党人没有能在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大城市通过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在这些大城市起义中,有不少党员、团员和革命群众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但因故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大多壮烈牺牲了。党付出了血的代价,才逐渐懂得在当时的现状下,暂时无法在城市中取得胜利,革命的发展必须以武装革命的农村包围反革命占据的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正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

2).井冈山会师

让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1)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2)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宫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

(3)……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时边界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入各个击破……虽以数倍于我之敌,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且亦不能阻止此割据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提问:结合课本中的材料回答:根据地壮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与教师共同总结它们的共同点:(1)都是武装斗争的结果;(2)都在二省或三省交界,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地区。

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

(1)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2)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3)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3、土地革命(必要性、内容、意义)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诗、图和表格后简述江西农民在土地革命前的生活状况,然后找几位学生回答。

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小结:本课主要讲了以上三个大问题,即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和土地革命。同学们在学习时,不要孤立地看待,三者是密切联系的:(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土地革命便不能进行,根据地就不能存在。(2)没有土地革命,红军就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援,红军本身也就没有来源,武装斗争就会失败。(3)根据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靠。随着各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建立一个统一的、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对峙的政权的时机到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按课本内容了解即可,不作展开)这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本课结束时可留下此道思考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下次课时找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396.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