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_初二数学上册教学知识点归纳2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12-10-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比例中项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12345678910111213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根式与无理式
                                  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12345678910111213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1234567891011121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12345678910111213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12345678910111213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12345678910111213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12345678910111213
                                  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12345678910111213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 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点。12345678910111213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眩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12345678910111213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矗12345678910111213
                                  注基础抛物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12345678910111213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873.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