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的面积证法_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12-10-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嵩明县小街镇甸丰小学  李逵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

2、会证明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

3、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学习几何证明方法和作辅助线的方法;

4、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几何证明中的证法分析;

2、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添加有用的辅助线。

教学关键:抓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学习指导法,即读、思、练、讲。

一、复习铺垫

1、提问:

同学们,你会画相交线吗?

你会画平行线吗?

2、请你自己试一试:

①画一组平行线;

②画一组相交线。

说明:让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画,画得好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同一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

二、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做一做,按照顺序,做完一个再进行下一个。同一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指导、互相交流。

1、画三条平行线(等距不等距均可,但要互相平行);

2、画两条直线与上面的三条平行线相交;

3、找一找

①三条平行线在两条直线上面截得了哪些线段?(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找到的)

②哪条线段和哪条线段是对应线段?(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量一量

三条平行线在两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精确到毫米)

5、算一算

①对应线段的比值是多少?

②你是按什么顺序写出比的?

6、观察总结

在算出的比值中,它们的比值相等吗?

请你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比例。

7、猜想结论

从写出的比例式子,你能猜出什么结论吗?

请把你的结论说一说,然后写出来。

8、验证结论

你的结论正确吗?重新画个图形试一试。

三、探索,寻找理论支持(根据)

1、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你得到的结论吗?

2、怎样才能把现在的结论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3、要不要添加辅助线?怎样画辅助线?

a
 
b
 
c
 
d
 
e
 
f
 
m
 
n
 
4、怎样分析寻找证明的思路和过程?

5、教师整理(板书)

①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 交直线 于 、 、 ,交直线 于 、 、 。

求证: (或者 )。

②分析:要证明 ,从图形上我们看不出 与 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把线段 平移到图中 的位置,如果把线段 平移到图中 的位置,那么, 就变成了 。在 中,横着看, 、 在 中; 、 在 中。(竖着看行不行?为什么?)。要是能证明 ∽ ,那么,证明 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现在,我们来考虑怎样证明 ∽ 。我们知道,平行移动(平移)不会改变线段的长度,移动后得到的线段和原来的线段还是平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判断 、 ,从而得到 ,而且, , 。

③证明:过 作 交 于 、过 作 交 于 ,

∴ (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 (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这里也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来证明)

在 和 中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同上)

∴ ∽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 , (已证)

∴ (等量代换)

四、实践应用

1、你得到的结论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可以自己“编造”例子,也可以从教材上寻找。只要会说明)

2、你能要这个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吗?12

五、知识拓展

1、上面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变成特殊情况它还成立吗?

a
 
e
 
f
 
c
 
d
 
当 点和 点重合时,四边形 变成了 ,如图。

当 点变成 的中点, 点变成 的中点时, 变成了 的中位线,如图。这时,还会有 吗?

事实上, 是 的中位线,便有 , , 。此时, , 。所以, 。

2、当上面的四边形 变成了 时,上面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还成立吗?当 点变成 的中点, 点变成 的中点, 变成了 的中位线时,如图,还能得到上面的定理的结论吗?

事实上, ,四边形 就是梯形。 点是 的中点, a
 
b
 
c
 
d
 
e
 
f
 
点是 的中点时, 就是 的中位线。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义, , , 。此时, , 。所以, 。

3、你还能想到别的情况吗?

如果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或者是矩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自己试试看。

六、回顾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请自己回顾一下。想好后,我们一起来进行总结。

平行
 
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
 
分析证明
 
应用举例
 
特殊情形
 

作者简介:李逵,男,44岁,小学高级教师,云南师大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现在甸丰小学任教。单位地址:嵩明县小街镇甸丰小学;邮编:651708;电话:0871-6868052(个人),798XX(单位);e-mail  lk015@diyifanwen.com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860.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