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_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 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4.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5.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二.设计思路:
微生物平常肉眼看不到,却时刻存在我们的周围,虽然不好理解,但前面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且同学们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学习这节课,既复习旧知识又可以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复习相关知识,情景引入,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第二.布置任务,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第三.生动讲解,组织讨论,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师:什么是生物?
生: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师: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
生:答(略)
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
生: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
引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微生物,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1:酵母菌可用来发酵,我们家经常用来蒸馒头。
生2:我们的食物放几天可能就腐烂了。
生3:酒放久了会变酸。
师:是的,微生物一直存在我们周围,而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与食品。
一、     微生物与食品
师: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哪位同学来举例?
生:我们家有做蘑菇,它是真菌,还有木耳、山上的野蘑菇都是真菌,可直接食用。
生:酵母菌可用来做馒头。使它们松软。
生:我们酿红酒也要用酵母。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阅读了活动中泡菜的制作,七年级时,活动课有自制酸奶,哪位同学来介绍酸奶的制作方法。
生:答(略)
师:制作泡菜和酸牛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
生: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中。
师:制作酸牛奶时,为什么要将接种后的牛奶置于30—35摄氏度的环境中。
生:有利于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之前就学过任何生物都有一定适于生存的温度。太低、太高都不行。平常还有利用温度来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吗?
生:有,夏天太热,温度适合微生物的繁殖,把食物放在冰箱,可以减慢繁殖速度,维持食物新鲜,食物就不容易发霉,变馊。
生:在学习合理膳食后,我们知道隔顿饭菜和熟食必须加热才能食用。就是用高温杀死细菌。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某些细菌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使食物腐败或腐烂。这些食物又会影响身体健康。如霉花生、过期食物。所以很多要长期贮存的食物都要放防腐剂或放冰箱里。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败,有没有细菌能使人生病呢?
引入:
(二)微生物与疾病
生甲:有,病毒使人生病,比如,沙眼依原体,流感病毒,麻疹病毒。
生乙:还有前些时候的五号病毒,禽流感,爱滋病毒。
生丙:毒蘑菇
师:归纳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例子。我们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三大类。下面我们来区分疾病的类型:(齐答)12
师:误食毒红菇
生:中毒
师:黄曲霉(致癌)
生:非传染性疾病
师:爱滋病、流感
生:传染性疾病
师:我们学过传染病有什么特征?
生1:传染性、流行性,如前些时候的五号病蔓延很快,我们这里死了很多猪,我们一个月不敢吃猪肉。
师:是啊,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防止疾病,尤其传染性疾病,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还要做什么呢?
生:答(略)
师:病毒会是我们生病,那有没有病毒对我们有利呢?
生:利用昆虫病毒消灭对我们有害的昆虫。
师:微生物使人生病,也可使害虫生病,我们可利用来消灭害虫,同时可以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对人类的遗传病进行治疗。微生物可害人也可救人,那么大家知道微生物与医药方面有什么联系吗?引入:
(三)微生物与医药
生:青霉素
师:它有什么作用?
生:杀菌,消炎。
师:利用常见的微生物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和医药的关系及微生物的应用情景。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
1.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2.有些微生物可直接食用,或间接用于加工食品,但有些使食物腐败。
3.微生物可引发疾病。
4.微生物致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中毒
五.课后练习:
1.     归纳总结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方面和有害方面
2.     到图书室查找一些关于”根瘤菌”的知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705.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