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关注城市环境]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技能目标:
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四、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课前作调查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查图文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兴趣导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
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
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
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
3、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1)调查人: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
(3)调查地点:
(4)调查目的:
(5)采访时的谈话提纲
4、调查结果:
5、理论分析:
6、提出意见和措施:
7写出调查报告:
8、交流讨论:
引导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外读“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
各小组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及自己的实际选题,课前完成调查。认真交流课前的调查,分析讨论,积极思考。组长组织同学分工合作,制定调查方案;把调查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作答。
引导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课前准备的调查报告,然后交流回答问题,分析讨论是人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这种设置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采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认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二、发展生态农业
合作思考,再探新知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
分析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12
(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答:清洁、环保、高效)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
从活动开始,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认识身边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
五、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关注农村环境,介绍了家乡的环境变化、发展生态农业,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本节内容里蕴涵着人文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习身边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今后应注意资料丰富、贴切,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要考虑到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后面的知识,这时的学生学习兴趣远不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参与面问题多作思考。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622.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