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知识点]八年级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xx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xx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可通过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根本目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学科网
教法学法
①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再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知识点作详细的说明,最后再进行总体归纳。
②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
③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言:
师:同学们,请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边播放歌曲老师边讲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1979年,邓小平南巡,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123
同学们请看这样一张图片(邓小平塑像揭幕仪式举行)
师:在深圳隆重集会庆祝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xx,来到位于深圳市中心位置的莲花山公园,为竖立园中的高6米的邓小平同志青铜塑像揭幕,高3.68米的塑像基座正面是xx亲笔题写的五个大字:“邓小平同志”。塑像的北侧是一块长达13米、高4.35米的花岗岩石墙,石墙北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时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石墙南面是邓小平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塑像的竖立,表达了对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立经济特区的倡导者的深切缅怀之情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那么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分组讨论,然后设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和确立大事简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抓住关键问题,高度概括,梳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建立不完善的,可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进行改正、完善)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生: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生:十二大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生: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师:(投影显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后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师:(恰当评价学生的回答,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讲解上述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点)伟大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学生分组讨论,做要点发言)
生: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生: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师:(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后,补充材料,加深认识)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因此中国现在不是搞四个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应当实行他们的所谓“社会改革”,也就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很明显,这些人就是要千方百计破坏我们着重点的转移。我们如果对这些严重现象熟视无睹,那我们的各级党政机关就只有被他们困扰得无法进行工作,还有什么可能考虑四个现代化?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委托于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需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所实行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123
师: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又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师:在十三大上,邓小平又阐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师:(播放邓小平的相关报道、谈话的片段)
生:(兴致勃勃地欣赏影片)
师: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学生归纳)
生:南方谈话后,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
生: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生:党的xx大将它写进党章。
师:邓小平为什么要到南方视察?
生:因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姓“资”姓“社”问题,它们影响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师:是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解决后,我国又出现了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什么是姓“资”姓“社”问题?为什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一组的观点是特区姓“资”,一组的观点是特区姓“社”,两组同学讨论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进行观点阐发)最后得出结论:
生:姓“资”姓“社”问题就是指社会主义性质还是资本主义性质。
生:特区的主权属于社会主义中国。
师:(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及时引导、鼓励,并让学生归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
生: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师:(强调)邓小平这些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师:为什么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生:(积极讨论,并形成一致的结论。)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作用。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和xx大等重要会议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内容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等。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第一单元列方程简单解决实际问题三】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 2.认识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到...
-
[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2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 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二、能力目标1 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
-
波斯语课 苏联|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详细阅读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2、内容:1)经济方面: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p612)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3 结果:改革失败,19...
-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详细阅读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 实行改革开放 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
-
【初二上册历史绩优学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十八、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背景:(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美国扶蒋反共(3)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经过:(1)时间:1945年8月;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 (2)目的:蒋:欺骗舆论,赢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_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详细阅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重难点】英法联...
-
内战烽火剧本_第18课内战烽火详细阅读
第17课 内战烽火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 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详细阅读
第19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
-
[第12课星星之火]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详细阅读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 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