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新中国的措施]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学案例) 课题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 目 标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收集抗美援朝有关材料,学习通过收集、调查获得资料的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讨论、交流,加强对土地改革的认识及对中国抗美援朝胜利初步的认识,学习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3、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和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

 序

集体备课内容

自我补充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情景导入:新 课标 第一 网复习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意义。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彻底结束,那么旧中国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份什么样的“遗产”?由此导入。(二)明确目标: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整体感知  浏览教材 列出你所了解的知识点

                                                                                        

2、为巩固新中国的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哪些?3、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形势及为巩固政权进行的“米棉之战“的情况4、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背景)、土地改革的标志、起止时间、结果、意义5、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课本11页议一议)?抗美援朝的司令、口号、起止时间、英雄及其他们各自获得什么称号?结果、意义。6、抗美援朝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集体备课部分

自我补充7、合作学习:①说一说我国现在农民生活情况。(提示:从住房、耕地、衣食、教育等方面谈。)②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乃至国民党统治时期,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提示:无地、少地,租种地主土地,繁重的地租、劳役,苛捐杂税,剥削沉重,生活贫困等。)③假如你是生活在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请写出你人生经历的一件大事,并谈几句当时的感受。④对比三个时期农民的生活,你认为造成不同生活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是否拥有土地。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必要性。)12⑤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农民开始走上幸福之路。你认为这次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的发展具有怎样重大意义?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一)根据合作交流及课堂预设所出现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进行点拨。(二)我的发现与质疑  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四、盘点收获,能力提升:

集体备课部分

个案补充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满分100分)xkb1.com

(一)夯实基础(20分)1、为巩固新中国的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哪些?2、土地改革的标志、起止时间、结果、意义3、抗美援朝的结果、意义。(二)巩固提高(80分)1.选一选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   )  a.彭德怀  b.贺龙  c.陈毅  d.刘伯承2.说一说  1950年新中国发生的两件大事。3.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二)(以自己的方式设计)4、阅读材料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面对中国的抗美援朝,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抗美援朝显然是一次冒险的赌博。”        ——美国学者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美国不得不承认朝鲜战争“是美国所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是选择了“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王学启等:《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材料三:“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思考与讨论:对上述观点你有何看法?说一说你对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

我反

思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91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