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论文]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5 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学习指南】
1.了解遣唐使来华的原因、代表人物和影响。
本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此我们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1;【课时作业】中的第1、2、10、11、13题,加以巩固。
2.掌握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有关情况。
本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此我们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1、例2、例3;【课时作业】中的第3、4、5、6、7、8、9、12、14、15题加以巩固。
【知识管理】
1.遣唐使来华
目    的:唐朝时,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随行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侣、吉备真备。
意    义:
①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了政治改革;仿照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体系;生活方式上保留了唐朝风尚。
2.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他主持设计的唐招提寺是世界古代建筑中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
3.玄奘西行
天    竺:指古代印度半岛,是佛教的发源地。
玄    奘:通称三藏法师,本名陈祎。唐贞观年间,从长安出发西游天竺学习佛学19年。回国后,他和弟子又用19年时间,在长安大慈恩寺等处翻译从天竺带回的佛经1300多卷,成为研究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他还和弟子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记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4.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发达的对外交通;       
(4)对外贸易频繁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归类探究】(例题选择题3道, 非选择题1道)
类型之一   正确阐释历史事物的本质
例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其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123456
d【感悟】隋唐时期中国先进的经济文化对世界有巨大的吸引力。

类型之二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例2:(XX•深圳市)XX年 5月10日,xx访日的最后一天,参观了有着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下列哪一事件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b【感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类型之三   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解读
例3:(XX•岳阳市)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b【感悟】7世纪正值我国唐朝时期,与印度历史有关的重要资料当然是《大唐西域记》。 解答历史问题必须注意时间。

类型之四  尝试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4: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中两个历史人物是谁?

(2)这两个历史人物都在某些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你说说哪些是他们共同的贡献?

(3)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左图是玄奘、右图是鉴真。
(2)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言之成理即可)

【课时作业】(选择题 13道   非选择题2道)
1.隋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佛学、文学和书法,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草书字母的日本僧人是           (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空海
d【解析】日本僧人空海隋遣唐使来华潜心钻研佛学和中国文学、书法,回国后,空海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
2.“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这首《哭晁卿衡》是为谁写的   (  ) 123456
a.高僧空海              b.高僧玄奘        
c.高僧鉴真      d.阿倍仲麻侣
d【解析】阿倍仲麻侣十几岁时随遣唐使来到中国留学,后考中进士,得到官职,去汉名晁衡。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交往密切。
3.(XX•天津市)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戚继光
c【解析】抓住关键词“东渡”“日本”“唐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答案。
4.(XX•威海市)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郑和下西洋
d【解析】郑和下西洋发生于明朝时候。
5.(XX•盐城市)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麦加大清真寺
b【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唐招提寺是鉴真在日本主持设计建造的。
6.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a【解析】这是郭沫若咏鉴真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原诗为“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成。”
7.(XX•重庆市)“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123456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a【解析】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历史上的唐僧即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天竺。
8.(XX•山东省)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合下西洋            d.玄奘西游
d【解析】《西游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唐僧的原型是玄奘。
9.(XX•眉山市)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a【解析】玄奘西行,经过白天热浪如火、夜晚寒风似刀的400千米大沙漠,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他战胜千难万险才到达天竺。
10.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
a.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唐朝经济文化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         123456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c【解析】要能够分析理解唐朝时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参看前面“知识管理”中的分析。
11.(XX•资阳市)现在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a【解析】唐朝时中国空前繁荣、社会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世界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盛况空前,世界开始了解中国。
12.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d【解析】要熟悉鉴真和玄奘这两个人物。
13.下列有关唐朝对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123456
①日本未派遣唐使团与唐朝进行交流    ②鉴真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
③玄奘与徒弟相伴西行天竺            ④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解析】任用排除法解答就比较简单。日本多西派遣唐使来华,排除①;玄奘西行是独行穿过沙漠,排除③,所以答案是a。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成。
材料二: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这一时期促进中外交流的有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僧侣。促进中外交往的唐朝著名僧人有鉴真、玄奘等。
(1)玄奘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的贡献是什么?留下的不朽著作是什么?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天竺,促进了中国与古印度的交流。
《大唐西域记》。

(2)鉴真“舍己为人传道艺”是向什么地方传播了哪些知识?
向日本传播了佛教、建筑、绘画、医药等知识。

(3)根据对他们事迹的了解,谈谈成功者应具备的素质。
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等

15.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两位人物为唐朝作出的共同的贡献是什么?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大约在我国哪一朝代开辟的?
经过此段路程可能遇到怎样的恶劣气候?

(3) 试举出唐朝如何与a地区发展关系的事例,并说明意义。

(4) 请你为这幅地图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1)玄奘、鉴真。贡献是都促进中外交往。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丝绸之路;西汉;沙暴、干旱、酷暑、昼夜温差大。
(3)文成公主入藏。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长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如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示意图等。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9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