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_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开放创新的活动方式,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

教学平台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前导学

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兴趣分成若干组。

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培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

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

(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和林则徐的图片)

学生:虎门销烟。

学生:林则徐。

学生: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

(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

【评定: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教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学生: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鸦片战争中,处处可见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涌现了关天培、陈化成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为什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呢?

学生:“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学生: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生:………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音像资料,同时思考以下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播放相关音像资料,出示相关问题)123

教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回答?

学生:老师,你播放的相关音像资料,效果很好,它不仅生动再现历史的情境,也使我们获得了新知。我认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教师:为什么矛头不是其它国家呢?

学生: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教师: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卖给中国,何必走私鸦片呢?

学生:中国当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外国的商品很难在中国销售出去。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处于出超。于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

教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学生: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

学生: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

学生: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正如林则徐所说,“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御敌之兵,几无充饷之银。”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师:面对各种灾难,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学生:强迫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

学生: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民团。

学生:虎门销烟。

教师: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除了上述以外,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学生:温家保总理在第一次接见中外记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的这样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它体现了林则徐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高风亮节。

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自勉联体现了林则徐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吸纳新知的开阔胸襟。林则徐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放眼看世界的人。

教师: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鸦片战争。

(出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多媒体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

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评定: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教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有关《南京条约》的一个图表,图表下面是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多项内容,给每个小组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选定一名代表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这个图表,比比看哪个组又快又正确。

(备选答案参照课件)

学生:(活动)

【评定: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由上述图表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有请两组同学演绎两场历史的对白。123

(角色模拟)

第一组

学生:18xx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根据上述两则对白,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

教师:时间到。

学生(第一组):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

学生(第二组):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

学生(第三组):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学生(第四组):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学生(第五组):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评定: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以上的分析都有道理。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本课你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弱国无外交。

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学生: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学生: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给我很大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匆忘国耻。我们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给身心以健康,给家庭以幸福,给社会以安宁,给人类以和谐。

【评定: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90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