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1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   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XX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 200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任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12345678910111213
五、问题探究
1.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 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的,如果没有林则徐
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什么?

4.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
带来什么危害?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中国社会开始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通商  

关税  

5.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六、目标检测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
史时期,这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社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在华利益
c、英国出于为中国经济发展考虑    d、英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的需要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
之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货”指什么?“人”指谁?

(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谁?“此事”指何事?

(3)材料二表现了“本大臣”的什么态度?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识  记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 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 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12345678910111213
三、学法指导
 1.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2.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3.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四、知识链接

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一个名为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3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据当时记载:“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五、问题探究
1. 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2.列强为什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 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人民做出什么反应?

4. 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六、目标检测
 
1、XX年4月26日,三张133年前拍摄的圆明园原版照片在北京华辰
春季拍卖预展中亮相,照片中记录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遗址截然不同,
主要原因是(     )
a、时间久远,建筑坍塌      b、自然力量的风化和腐蚀
c、英法联军纵火禁烧        d、城市规划拆除
2、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
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3、太平军占南京, 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的时间是(         )12345678910111213
  a、1851年        b、1852年        c、1853年      d、1855年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
  a、法国、英国            b、日本、美国        
c、俄国、美国        d、美 国、英国
5、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是在(        )
  a、青浦大捷中           b、上海战役中    
c、浙江的一次战斗中     d、安庆保卫战中
6、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
是中俄(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改订条约》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
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
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
是谁?这次遭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儿?

(2) 材料二中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
说明俄国得到了哪些好处?

(3)由此可见,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2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3课《收复新疆》,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
 掌    握 新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新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联系归纳 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新疆平叛和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置,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分裂或侵略
 识图填图 认识伊犁、喀什噶尔的地理位置等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坚决捍卫她
 思想意识 要充分肯定那些抗击外侮、保卫国家的历史人物,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  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立体思维方法。
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12345678910111213
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
四、知识链接
阿古柏
阿古柏(1825—1877年),中亚浩罕国人,军队的帕厦(总司令)。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大部分地区,但领导权被封建主掌握,出现许多割据政权,互相攻伐。1865年,南疆封建主金相印向浩罕国求援。这时阿古柏在国内争权斗争中失利,便被国王派往支援,他便乘机侵入新疆,占喀什噶尔、疏勒、和阗、叶尔羌等地。1867年其势力到达喀嗽沙尔及库尔勒一带。接着阿古柏仿照中亚汗国制度,建立哲德沙尔国(意为七城汗国),自立为“汗”。1870年继续向北发展,陷乌鲁木齐等地,几乎占有新疆全境。
阿古柏盘踞新疆期间,曾得到沙俄和英国支持。阿古柏也为英俄肢解中国的侵略政策服务,成为“一仆二主”的走狗。1872年、1874年阿古柏先后与俄、英订立“条约”: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给以金钱武器援助,阿古柏则给他们以通商、设立领事、低额关税等特权。英国为了排挤俄国势力,加强对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来越依靠于英国。俄国更在1871年乘机出兵侵占伊犁。
阿古柏统治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受到残暴的奴役和掠夺,生活极度贫困,甚至出现买卖奴隶的历史倒退现象,激起各族人民的仇恨。1876年3月,左宗棠率三路大军入疆,次年5月阿古柏兵败于库尔勒,服毒自杀(一说被部下杀死)。
五、问题探究
1. 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其中哪
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2. 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

3. 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
途径解决?
4.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5. 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左宗棠?
六、目标检测
1、贡院是科举时代进行乡试和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兰州
贡院曾经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贡院,它的修建者是收复新疆的清朝重臣,
你知道“他”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    )
a、府   b、行省    c、办事大臣辖区   d、将军辖区
3、左宗棠的事迹有(    )
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②率兵收复伊犁
③收复新疆(除伊犁外)             ④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曾上
奏朝廷,指出“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
段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强调东南海防重要   b、西北边疆形势严峻
c、强调西北塞防重要   d、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12345678910111213
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
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
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
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
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3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学习目标:
基   础
知   识 了  解 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  握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口  头
表  达 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 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讨  论
探  索 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  感、
态  度、
价值 观 爱  国
情  感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思  想
意  识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年),广东番禺人。字正卿。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专长测量、驾驶。历任东云、振威舰管带。后调北洋舰队,任扬威舰管带。1887年,奉命赴英接受定购的致远号巡洋舰等新舰,任致远、靖远、经远、济远四舰营务处兼致远号管带。次年,晋总兵。他治军严整,钻研海军战术。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率致远号将士首先冲锋,奋勇作战。旗舰定远号帅旗被震落后,即高悬致远舰旗,以定军心。在舰伤弹尽的危境中,与日舰吉野相遇。他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下令鼓轮怒驶,直撞吉野,不幸于追敌途中被敌舰炮火击沉,与全舰二百五十余名官兵同时壮烈殉难。
五、问题探究
1.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叫“甲午战争”?
2. 设想邓世昌在亲自驾舰撞向“吉野”的心理活动。
3.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2345678910111213
项目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4. 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

六、目标检测
1、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
府” (   )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        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3、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
表现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
a、2亿元      b、2亿3千万元      c、2亿两     d、2亿3千万两
5、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左宗棠
6、《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     b、杭州     c、苏州      d、重庆
7、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
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偿数额不断加大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二:“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什么战争?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查询你手中的资料,你能说出台湾被日本霸占多少年吗?作为中学生你
对当前中日关系有什么看法?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4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学习目标:
基础
知识 了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12345678910111213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
训练
过程
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
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XX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四、知识链接
克林德碑
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时,作恶多端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被清兵击毙。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外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向德国政府公开道歉,并为克林德修建一座纪念碑。清政府被迫答应这一无理要求,在崇文门用大理石修筑了一座牌坊式的纪念碑,并在上面刻着“为国捐躯,令名美誉”等字样。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终,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北京人欣喜地拆毁了克林德碑。后来,他们把拆下来的牌坊移到中山公园,重新修好,改为“公理战胜”碑。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决定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五、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完成下列表格。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   
3.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经济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军事  

外交  

4.《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有道理吗?为什么?

六、目标检测
1、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
2、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3、19XX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5、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6、《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7、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①《马关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8、《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9、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
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10.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
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
(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12345678910111213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5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活动课《侵略与反抗》。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    握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讨论分析 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辩证态度 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思想意识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知识链接
李鸿章(1823—19XX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调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在上海,李鸿章雇用外国侵略军头目训练淮军,招募外国工匠制造军火,加强了淮军的反动力量。1862年,淮军配合“常胜军”在江浙地区屠杀太平军。186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任两江总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镇压捻军。镇压捻军起义以后,淮军势力越来越大,大批淮军盘踞在长江中游,另一部分淮军驻扎在直隶、山东等地。李鸿章的势力遍及了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在曾国藩推荐下,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反动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在90年代,他先后两次被沙俄以总计350万卢布的巨额贿赂所收买,与沙俄签订出卖中国领土主权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之一。12345678910111213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 什么是“洋务”? 什么是“洋务运动”

2. 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七、目标检测
1、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先进的军事技术  d.思想文化
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一个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下列活动中,不是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
a.改组军机处     b.设立翻译馆    c.筹建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
5、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体现了
李鸿章的主题思想是(      )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       d.清政府解体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
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
(1)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12345678910111213

(2)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至少答出2项)

(3)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6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7课《戊戌变法》,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    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整理
资    料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
理性说明 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
 思想意识 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知识链接
光绪帝(1871—19XX年),即爱新觉罗•载湉。道光帝之孙,同治帝的从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1875—19XX年在位。年号光绪,庙号德宗。是清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九位皇帝。同治早夭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于1874年择立年仅4岁的载湉入继大统,是为光绪帝。光绪帝在位期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在皇帝和西太后周围逐渐形成两股势力,产生了帝党和后党的权力之争。1889年,光绪帝19岁,举行“大婚典礼”,按清代制度此后皇帝应该“亲政”,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要政还须请示她,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历了1883~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1898年6月,他为了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统治权,并振作图强,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变法,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维新命令,企图在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发展一些资本主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视变法如亡国,以维新派为洪水猛兽,于是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屠杀维新志士,并幽禁光绪皇帝于瀛台。19XX年8月,八国联军入京,慈禧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19XX年1月回到北京。19XX年11月光绪帝死于涵元殿,葬于崇陵,时年38岁。12345678910111213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___年、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报刊: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
                           政治团体:_____________
                                        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___________  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____________(______年)

六、问题探究
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
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2.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

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8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