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展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2.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二、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像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多媒体播放图片)
同学们,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 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香港回归这令中华儿女欢欣鼓舞的历史时刻。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香港问题的由来是怎样的呢?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板书)
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板书)
合作探究一:要探寻香港、澳门的回归,首先要了解她们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两地的沦丧,说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它是英国殖民者使用战争手段,通过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先是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然后是1856年10月,英国又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界限街以南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竞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又于1898年6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 期满。十分明显,上述三个条约都是英国武装侵略的产物,都是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届政府也都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12345
(2)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它是在明朝中晚期被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占去。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晒被海水浸湿的货物为由,强行在澳门登陆。1557年,他们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鸦片战争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1928年,国民党政府与葡政府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该条约仅对关税税则、商业事务等事项重新做了规定,并未涉及澳门地位问题,葡占领并管理澳门的状况也未改变。
(3)说明了明政府以及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香港的丧失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4)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播放《七子之歌》渲染气氛,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控诉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罪行。)
合作探究二: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果解决香港问题,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用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的方式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符合历史潮流,各方应该接受,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
合作探究三:使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必须照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请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回归前是什么情况?怎样才能照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呢?
(1)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使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祖国内地有不少差异,一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香港与澳门发展起来,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不仅亚洲四小龙,而且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信息中心。从历史来看,大陆与港澳台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的人民和大陆人民都希望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一国两制”正是从这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澳门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的繁荣。
过渡:综上所述,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则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板书)
合作探究四:为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构想,这个构想是什么?“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一国两制”有何意义?12345
(1)“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主体部分—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2年12月,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2)“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稳定、繁荣与发展,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赞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创造了条件;其次“一国两制”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一国两制”也有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为解决一些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过渡:“一国两制”的提出,刚开始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但是首先在香港问题的解决上得到了验证。不久,澳门问题的解决也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第二个问题。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板书)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论述。
讲解:现在我们有了好的想法就要付诸实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从1892年6月中国开始于英国展开了收回香港问题的谈判,整个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是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到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撒切尔夫人认为,按照国际法的惯例,这三个条约至今仍然有效。1997年,中国只能收回租借出去的新界的主权,香港岛和九龙应另当别论。对此,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能把香港收回来,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 “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由于结束殖民主义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崛起的中国,英国最后还是采取了比较明智的态度。第二阶段是从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英国企图以主权换治权,主张1997年以后继续发挥英国在香港行政管治中的作用。对此,我国政府仍然寸步不让。因为主权和治权是不容分割的,经过反复较量,英方不得不接受中国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案,放弃了对香港治权的要求。中英谈判历时两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1984年1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关于香港问题的签约仪式,中英两国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即《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中国政府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政府管辖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12345
1984年香港问题解决后,澳门问题即提上了日程。1986年6月,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开始。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声明,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过渡:中英和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后,经过平稳过渡,两地终于按时回归祖国。下面我们看回归的具体过程。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板书)
(1)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xx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乐曲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庄严升起。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报,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xx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这一刻起,澳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一刻起,中葡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合作也将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46秒后,两面旗帜同时升到旗杆顶端,猎猎飘扬。至此,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
合作探究五: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意义?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其回归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课堂小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台湾何时才能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呢?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来一起探讨。
【作业布置】
课后查找关于台湾问题的资料,再思考: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并说出你的理由?
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陆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较好的途径。12345
【板书设计】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学反思】
本课,在处理教材上,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061.html
-
【第一单元列方程简单解决实际问题三】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 2.认识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到...
-
[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2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 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二、能力目标1 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
-
波斯语课 苏联|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详细阅读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2、内容:1)经济方面: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p612)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3 结果:改革失败,19...
-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详细阅读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 实行改革开放 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
-
【初二上册历史绩优学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十八、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背景:(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美国扶蒋反共(3)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经过:(1)时间:1945年8月;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 (2)目的:蒋:欺骗舆论,赢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_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详细阅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重难点】英法联...
-
内战烽火剧本_第18课内战烽火详细阅读
第17课 内战烽火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 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详细阅读
第19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
-
[第12课星星之火]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详细阅读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 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