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数学_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10-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学习新课:

投影(或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并说出时间和大体经过。

板书: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

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过渡到第二目:投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侵华步骤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

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占上海

1932年扶植溥仪在沈阳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3年侵占热河省和河北东部,威胁平津

过渡语:1935年,日军又大举南下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蒋介石却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心只想剿灭红军。他的做法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也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接下来发生的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

二、西安事变 1936.12.12

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说说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

2.发动事变的是谁?事变前他们被蒋介石派去执行什么任务?后来为什么与红军停了战?

3.“兵谏”是什么意思?张、杨发动“兵谏”的目的是什么?12

4.分组讨论:(1)抓住了蒋介石以后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他呢?

(2)西安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现在抓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了什么?

(3)你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意义?

课堂小结:投影:

巩固练习: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全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1)以上密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从电文看,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什么态度?

(3)张学良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5.思考题:如果西安事变不和平解决,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05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