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甚至就是课程本身,所以在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时候就自然联想到编教材、印教材和发教材。其实,这是对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狭隘的理解,甚至是一种误解。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本的教材,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能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这为培养统一的国民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不可能解决学校遇到的所有课程问题,课程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像我们国家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这一情况就显得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地方、学校乃至社区独特的优势、传统和办学积极性,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造成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此外,正如许多研究结果所表明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无法满足他们带有地域性和学校特点的发展需要,导致他们对于基础教育课程产生陌生感和自卑感,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不同特点,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管理上不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的,而是以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并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的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是试图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在所处的当地社会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它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利用当地的或者实际现场的知识、经验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论环境和活动空间,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尊重这种知识和认识方式的多样性,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学生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教学环境应该是一种开放、宽松、平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各种知识和经验都能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这一环境之中,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竞争和对话,从而培养学生公正对待各种知识乃至自身经验的理性态度。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性质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它们提供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应该是与学生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如果硬要把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纳入到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课程范畴,就会破坏它与当地社会生活的整体性,造成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生命力的丧失。这些乡土知识和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而不是由一般意义上的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们提供的。所以,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组织与安排,应该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完成。就课程类型而言,这些课程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的做事能力。换句话说,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教材,但要尽量限制,大多数地方课程不能像国家课程那样编写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更多的是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提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至于校本课程则应该完全是学校教师开发和选用的课程方案或指南,而不能是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尤其是,以经济利益的驱动为特点、以开发校本课程的名义向学生摊派教材的情况,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坚决杜绝。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文言是躺在文化遗产宝库门前的一只拦路虎,下决心降伏这只老虎,宝库的大门便向我人敞开,收获将是巨大的;在这只老虎面前犹豫、畏惧...
-
良好的结果源于重视|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详细阅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铃声一响,就要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
-
[新教材有什么特点]新教材有什么特点?详细阅读
2001年8月,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及审查委员会数次审查,共有40家出版社出版的涉及20个课程门类的49种验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获得审查通过。从这些新教材的总体设计情况来看,都能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
-
绿色证书教育是什么|“绿色证书”教育详细阅读
23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为...
-
三年级语文游戏_作为游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什么是游戏?荷兰文化学者胡伊青加告诉我们:“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
-
【也谈公德作文】也谈公开课详细阅读
公开课与平常课毕竟不同,这倒不是因为公开课为了造假,故意不同于平常课。我以为,公开课应该不同于平常课。 先打个生活上的比方,平日在家吃的叫家常便饭,来客时总得多做几个好菜,当然平时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不是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打打牙祭,但这与来客人做上几个好菜并不矛盾,就像我们的平...
-
高中新教材课程_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详细阅读
“情感体验”的过程。鲁迅早年在推行文学教育时,特别说到了两个例子。一是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这其中讲的就是文学的倾向、情感是隐含在一切可感场景中的,读者要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另一个例子是讲热带人没见过冰,你给他讲冰形...
-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PPT_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详细阅读
一、教材编写建议返回本页页首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