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的感受]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新课程自2001年在全国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实验一年半。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到,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这里,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要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科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是必学材料。另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的《走向新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是专门探讨和研究这次课程改革的,这两本书专为一线教师而作,文字风格追求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可供教师学习时参考。
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要及时更新。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相比之下,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如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疯牛病等,如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55页“资料分析”专栏中的“小羊多莉的身世”。语文新教材的选文更新力度极大,五分之四的选文是新的,不仅强调文质兼美,强调名家名篇,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时文的比例。从新教材注明的选文出处看,不少选自1999年和2000年新近出版的书籍中,选文内容和主题富有时代气息。政治教材的更新力度更大,初一新设心理素质教育,高一的经济常识大量增加了财政、税收、储蓄、债券、股票、信用卡、支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和相关的政策。
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要求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近来许多出版社相继推出多套丛书,供教师自学。如《中学地理教师相关地理知识专题丛书》《初中物理专题分析丛书》《高中物理专题分析丛书》等,都可以有选择地阅读。
增加跨学科综合知识。新教材强调课程综合化,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而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培养的教师在素质结构上往往专业化有余、综合素质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同时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课程综合化,就是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在课程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各科新教材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综合。
如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中第四单元是“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第89页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是“寄予植物的情怀”。化学新教材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后出了一道习题,先呈现一首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题目是“猜一猜诗中说的是什么化合物?根据你对该化合物的认识,对诗中的描述作出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改变自己原来的观念,不要以为自己仅仅是一名物理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学习物理学知识。实际上,你是一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名物理教师,负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而不仅仅是他们物理学方面素质的发展。有些教师在实践中面对综合化的新教材设计,指责说哪些哪些是语文教师的事,哪些哪些是生物教师的事,不是我份内的责任,我不管。应该说,这是一种学科严格分野的陈旧观念,应该抛弃。
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新教材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而我国目前学校条件参差不齐,师资中掌握、擅长并在实践中真正充分运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并不多。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国学校信息化水平,而教师则首先要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各科新教材大都提供了有关的网站,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如讲到“天气与气候”,可以从互联网上随时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入‘中国气象在线(china weather online)’网站,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气象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0日第8版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