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创造力的原因|缺乏创造力的中国学校

杂文收录 2025-09-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鸡笼、熟透的鳗鱼、嘈杂而尘土飞扬的街道:它们的旁边就是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这里拥有先进的科学仪器,拥有一间熠熠生辉的计算机实验室,还拥有一部分四川省最优秀的学生——第12中学是中国为进入全球化世界做准备的一个闪闪发光的教育基地。

美国的中学一直为自己可怜的考试成绩、浅显的课程设置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而倍受指责。但是在成都听了两个星期的课后,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到,中国的应试教育系统也在面临着自己的特殊问题。

作为华盛顿大学“《太平洋地区数学教育情报》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一群美国的毕业生以及西雅图地区的自然科学中学教师正在积极地探索自然科学课堂教育的新方法。在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该计划选派了一个研究小组到成都市去调查研究中美自然科学教育方式的差别。

不久我们便发现这里的学生有很高的操作水平。几天后,我们便经历了几次严格的数学测验并且接触到了大学水平的物理学知识。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把不可思议的知识含量融入到了12年的教育中,中国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似乎可以令所有美国高中毕业生为之汗颜不已。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不禁想到中国学生究竟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学习非常,非常用功。”西雅图黑尔高中的自然科学教师卡尔·英勒特说,“我所遇见的每一名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十节课,而且经常到晚上的九点半还没有放学。”

每天从早晨起,中国学生就要开始长达十二个小时的学习,同时还要留出三到五个小时来完成作业 。由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以及经常性的考试,周末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场噩梦。每一天,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如此投入的学习方式。在一个超过60人的班级里,你别无选择,只有循规蹈矩,否则就会被无情的落在后面。

但是正当我们为中国教育的质量之高而惊奇时,我们所遇到的一些中国老师和学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最大缺陷。一遍又一遍地,我们不停地听到人们担忧中国的学生们欠缺了一项很重要的品质: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第12中学的英语教师王先生说,“美国学生从不怕犯错,而中国学生则对于答案的正确性太过在意。”

在一个学生的未来由一年一度的年终考试来决定的教育体制里,根本就没有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学生被严重地禁锢在同样的轨迹里,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可以被筛选入最好的学校,而表现差劲的学生则只能面对陡峭的爬升之路。顺理成章,一些美国学校中的标志性特色在这里荡然无存,比如说交流、团队合作以及独立思考。

“学生们很少提问题,”华盛顿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卡姆·梁说,“我发现教师的任务仅仅是把材料和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盲从以及记住材料。”

毫无疑问,新一代的老师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个模糊不清的问题。但是一些新颖的方式却经常招致学生茫然的反应。当我在几节英语课上尝试着寻找自告奋勇的人或是组织一场讨论时,往往以失败告终。甚至就连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在这里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为了描述怎样给一群中国学生上讨论课,英勒特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如何令班上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他们立刻想到老师要坐在哪里。英勒特先生说:“那时候我说,我就与学生坐在一起。他们就立刻盯着我,他们无法相信课是可以这样上的。”

第12中学的老师们很愿意听到美国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当他们尝试推行新的教育方法时,他们还要承受来自于家长、政府和大学的巨大压力。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作为基础。只要学生能够成功地驾驭考试,家长们才不管什么新、旧教育方式呢。如果该方式无助于学生准备考试,家长们便不会对它付出耐心。于是教师们也只能严格地按课程设置工作。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高考是在众多的学生内分配稀罕的升学机会的最公平方式。但是政府必须适应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益增大的中国。要想成功地满足这样的发展趋势给它提出来的需求的话,中国政府就必须要培养一批不同以往的毕业生。

若干年来,美国人一直奇怪,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要落在别人后面;现在,似乎至少还有一个国家站在原地等着我们。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13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