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说教材_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语文教学再次成为一线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语文课到底怎么上?语文到底怎么教?不少“老教师”们无所适从,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许多语文教师更有一种“ 不会上课”的感觉。令人感到可喜的是,更多的一线教师开始了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反思和艰难求索,开始思考如何去改革,如何去创新。但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不少教师仍被语文教材所禁锢,无法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出现一些观念和方法问题。
叶圣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教材中的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任务并不是硬要把这些例子讲深讲透,而是要用好这些例子,超越这些例子,走出这些例子,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由于传统教育的定势,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材早不是什么例子,不是一种凭借,教材已经成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教师无教材无法教,学生无教材无法学;多年来,“吃透大纲,吃透教材”成了领导训话的口头禅,也成了教师一篇篇总结中的重要成绩,仿佛吃透了教材,便是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多年来,学好课文,背熟课文就可以考出好成绩已经成为学生深信不疑的真理;多年来,很多曾是中小学的语文尖子们成年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高明,不是满篇错别字,就是文理不通,甚至闹出研究生们写不好毕业论文,语文教师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总结或论文的笑话。这一切都与唯教材是用、唯教材为重密切相关,这一切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过去的“九义”语文“教材说明”曾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语文教材灵活开放的体系,为学校教师、学生留有选择、更新、拓展的空间。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在保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适当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说明提出:“在教学中要改变一个观念。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是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有所遗漏,教师就会被认为没有尽到责任。这几乎成了多年的通例,成了理所当然的固定的观念。而使用这套教科书,必须打破这个观念。”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就是囿于这种观念的束缚,无法打破这个观念,导致语文教学范围狭窄、内容肤浅、方法陈旧、效果极差。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积极审视教材,用好这个例子;敢于加工教材,超越这个例子;大胆自选教材,走出这个例子。
一、积极审视教材,用好这个例子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没那个本事“吃透” 里面的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就如一首《静夜思》要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也同样要大学本科中文系的学生学习,但他们领悟到的意境,领会到的内涵绝对不一样,而且你不好说谁的理解更为高明。试问,我们语文教师有谁吃透了这首二十字小诗?
我们既然没有能力吃透教材,就应该正视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去审视教材,把一个个具体的例子用好,给学生起到一个范例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语文课上用好“例子”,让孩子们首先喜欢上语文教师,然后喜欢上语文课。具体地说,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把每篇课文都讲得天花乱坠、异彩纷呈,而是想办法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二、敢于加工教材,超越这个例子
曾有人请教已故著名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数学怎么教”的问题,孙老师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这是一种非常高的教学境界!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该如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绝对不会把一堂语文课囿于一篇课文的单纯教学,他会在教学中广纳百川,充分发散,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能学习、吸收到更多的知识营养。唯有这样,他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才不会因语文知识贫乏、语文能力匮乏而提笔忘言或词不达意。优秀教师的成功就在于他敢于超越教材这个“例子”。
要超越教材,首先要跳出语文圈子来看语文,用一种大语文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不能眼中看到的只是课文,没有学生,没有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如果只凭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眼光,要使语文教学取得好的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
例如在教学《鹅》的第一自然段时,文章描写鹅的外貌“周身洁白,黄色的双脚和扁圆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样。……”由此而单纯教学这一段文字是显然不够的。我们不妨把它与骆宾王的《鹅》联系起来,让学生背一背小诗,比较一下各自写得成功的地方;再让学生发散、联想到《大白鹅》中的描写,联想到《丑小鸭》中白天鹅的样子(教师准备材料),联想到《野天鹅》中的天鹅样子……让学生在发散、对比中了解到:不同的语言可把同样的事物描写得各具特色,懂得汉语言文字的奇特魅力。超越教材,学生也许从教材本身少学习、少了解了一些东西,但他们从教材之外所获得的却更多。
我们曾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给我选择的权利,我会选择( )老师教语文课,理由是( )。”很多学生所选择的理由都是“能学到更多课本外的知识”以及“讲得灵活生动,学起来轻松有趣”。学生的需要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改革方向。
三、大胆自选教材,走出这个例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心智容纳之广、鉴理之明,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思考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只让学生在十二年的中小学阶段,就学习那可怜的二十四本语文教材,把他们禁锢在教材这个例子之中,他们的语文能力要达到多强是不可能的。
高明的语文教师,是让孩子热爱语文,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语文;他给予学生的语文教材不再是每期的一册课本,而是更多优秀的文学书籍,让孩子们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之中吸吮丰富营养。唯有走出教材这个例子,才能让学生走进真正的语文,培养出真正的语文能力。
自选教材,走出“例子”,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向着这个目标奋斗。
-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详细阅读
作者:孙仁歌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并几度出现“教改热”。从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的产生到魏书生“自学六步法”的全面推广,可谓“绝招”迭出,“新法”竟举,以致五花八门。“十八般武艺”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弄得许多语文教师顾此失彼,甚至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执法”是好。有的因照搬照抄而...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几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尝试详细阅读
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 【邮编:431600 电话:0712-8389008 e-mail:】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笔者在四种阅读教学方式上进行过一些有...
-
【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如何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详细阅读
张上明 [原创]湖南省常德市一中(长怡) 强烈的进取心是一个学生快速进步并转化为高素质学生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是一个班主任、特别是优秀的班主任所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应当呢?笔者发现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会有明显成效。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徐特立曾...
-
[学好语文的规律]十条规律在手,学好语文不愁详细阅读
——致想要学好语文的同学金秋九月,同学们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语文是快...
-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_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详细阅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国外极注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们自主能力的培养。相形之下,我国许多“娃娃”的年龄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能自立,还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才能生活。●脑子紧用...
-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反思_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详细阅读
语文现代教育观念的革新与确立必须建立在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基础上。就当前来说,引进全新的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更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社会公器”(顾黄初语)的效能。在多年的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
-
魏书生争议|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详细阅读
蔡朝阳 魏书生享其大名也久矣。 早在10年前读师范时,给我们讲教材教法的老师就张口闭口魏书生,简直把他供在了神坛上。但在今年10月份之前,我却没有读过他的一行字。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就对主流媒体大肆宣扬的、对一干人众热烈追捧的所谓大人物,抱有深刻的戒心。 今年10月,...
-
[如何改变传统观念]改变传统师生观念 走出语文教学困境详细阅读
张上明 [原创] 据报载,我国目前有“近八成中小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而且“这兴趣与年龄、学龄的增长成反比”(《教育文摘周报》98年5月13日第19期第2版)。这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的事实。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除“应试教育”等其他...
-
三上语文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三境界详细阅读
在语文教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羸弱,与时代的变化、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使命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等不能相适应。审视语文教学,深究其“少慢差费”的原因,笔者以为,长期以来,不尽合理的教学体系、单薄乏味的教学内容、呆板沉闷的考试制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语文指导与训练答案_语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上)详细阅读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