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的美好|听到了美好的铃声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新世纪之初,赶上了语文课改的浪潮,跻身全国38个实验区行列,率先品尝第一枚果实,自以为这是从教之幸,是教语文之幸。我们在使用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感受,“尝新”之味,齿颊留香。
第一,新教材鲜明的凸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育人,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重要的就是认识自我。新教材每册六单元三大板块,从“人与自我”起始,进而辐射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它重视和关注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标”语)的形成和培养,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以认识自我为起点的前两个单元10篇课文,从《在山的那边》叩门,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最后用《论语》十则押卷,除保留了传统的六则之外,加添了四则,重在个人品行的修养和磨练。在练习设计上,抓大放小,重在整体把握,重在个体感悟和独特体验。从题量上,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激活情感和兴趣,变做题机器为思维的主人。同时,她还着意从青少年认知特点和身心发育出发,较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好奇、探险、想像和嬉游玩乐的心理需要,诸如《月亮上的足迹》《山市》《童趣》等,都是极好的课文,这些文章,言不由衷的矫情少,代之以复归自然本色的温情和人性。另外,新教材张扬了语文诗意的旗帜。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原本具有浓郁的诗教传统和氛围,但因为功利之需而日渐淡薄。新教材返璞归真,加大了诗歌的比例,除了附录要求背诵的十首之外,每单元皆有诗歌篇目。课文内容里,“温柔敦厚”的人性倡善色彩也浓郁起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明证。
第二,新教材自觉地昭示教育活动中的平等意识。“新课标”有云,“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虽然新教材仍不免难以遮掩又不无顽强地流露出“精英”情结,却主观自觉上已在努力地试图以亲和的面孔示人,试图接近孩子,缩短彼此距离,已经放下成年人诸多的成见和架子,小心谨慎地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于是,居高临下,横蛮地将成人经历和体验的结论强行填塞给学生的情况几乎绝迹了,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教训的口吻少了。尽管骨子里仍忘不了教你育你,可再没有了提着你的耳朵听命于我的霸道了。或是坦露心迹,或是陈述经历,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同龄的参照,给以“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浸染和感化。
鲁迅以为,长者应该是指导者;协商者,而不应是命令者。作如是观,新教材的冷冰冰的命令者的装扮淡出、退隐了,平易近人的指导者、协商者的面目清晰多了,从“写在前面”的话到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导语 ,甚至课文“研讨与练习”的措辞用语,多数也都是引发式的。作为课本主体的选文,通过构建文本体系而与学习主体平等相约,已经使用的两册的第一单元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所以也最能为少年学子们喜爱和认同。
第三,新教材初步构建了教材体系的开放格局。具体说来,严格遵循了课标“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拆除了门户樊篱,建立了跨学科的联系。从课文内容来说,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进入到哪个层面,教材选文的视野也及时跟到了相关领域。对多元文化的接受,更是有了雄浑阔大的胸襟和气度。比如下册,以前的教材似乎无一篇外国文章,而新教材居然有八九篇之多。每单元之后的综合性活动的构想,三大三小,更是前所未有,既可走出去,又可请进来;既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跨学科链接,又是语文自身素养的综合多样运作。教学主体拥有的空间和自由度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职业水准要求更高了,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世界更精彩了,人生更绚丽了。
实践表明,新教材的使用,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生命的个体鲜活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和释放,但课堂既有秩序和规程也面临着动摇、颠覆甚至瓦解的危险。如何组织、,调适和重构,摆在教学主体面前,便也有了更多的欣喜、挑战和困惑。尽管我们起步不易,我们因袭的负担不轻,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少,但开弓没有了回头箭,课改正未有穷期,因为我们已经“听到了美妙的铃声”(果戈理语),难道壮丽光辉的前景还会远吗?
[1]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