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学文言文直观高效】直观高效 激趣创新—运用多媒体进行说明文教学的做法

杂文收录 2025-09-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作者: 李方平
来源:浙江教育网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第三册教学的重点。学生以往接触的都是记叙文、诗歌,还有部分散文和小说,这些文章形象生动,文质兼美,有的抒情色彩浓厚,故事性强,深受学生喜爱。而现在让学生学习语言平实、内容平淡的说明文,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感到口干舌燥,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与学的多重困难,教学效果便大不一样了。下面以《向沙漠进军》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学习《向沙漠进军》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沙漠认识的局限,先放半分钟风沙肆虐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拨起来了。在教学过程 中,一般是让学生根据已有见识、经验充分想像之后,再显示有关图片,如“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地区逐渐变成荒漠”,“榆林地区关外三十公里都变成沙漠”和“防护林的培植”等图片。有些图片则结合语言文字的说明在恰当的时机展示出来,如有关作者的情况、天山国营农场的景观和我国治沙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图片。说明文中,列图表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直观的,有助于理解、乐于为读者所接受的说明方法,所以在说明文教学过程 中,如能把握时机,恰当地显示、插播一些与说明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图片和录像,就能恰到好处地将课文的时空变换展现出来,使教材内容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迅速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说明对象及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突出重点,增强教学直观力度。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境和氛围,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关系,引导学生忘掉自我,自然地进入到作品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说明文教学也不例外。在《向沙漠进军》一文的教学过程 中,通过必要的声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既牵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和“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等重点句段时,先让学生阅读、讨论、想像、动手画简图后,再通过计算机在大屏幕上演示“游击战”、“阵地战”和“防护林如何防风”的动画。运用多媒体进行说明文教学,把枯燥的说明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使乏味的学习变得愉悦,既能省去老师许多口舌,使得课文重点突出,难点不难,使学生心存的疑惑在短时间内猛然解开,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加密度,扩充信息,提高语言教学效益。 
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不管对于哪种文体,语言文字的教学都是最重要的。运用多媒体,能大大增加语言文字教学的密度,加快节奏。在《向沙漠进军》的教学中,把预先设计好的文字内容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回答、朗读,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有效地检查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复习和对新字词预习的情况。再如“沛”、“虐”、“御”等字,学生容易写错,就通过大屏幕将书写过程一笔一笔演示出来,易错的笔划用彩色显示,给学生强劲的刺激。将全文内容切换到屏幕上,醒目的重点句段、规范的书写,对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正影响。重点词语采用不同颜色,老师再加以必要的讲解,学生对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就能较快理解。运用多媒体把老师设计的板书和教学重点及时、有序地显示出来,把当堂要做的练习和课外阅读材料也快捷地显示出来;通过实物投影仪当堂反馈学生的书面练习,加以评析,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些效果都相当不错。这样,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就明显增加,学生快速思维、快速阅读、快速表达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强化。尤其是在总结归纳阶段,信息密度之大、转换切割之快、条分缕析之明、刺激程度之深,是其它方式难以比拟的。 
四、结合实际,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信息的传递、感知材料的呈现。教师在完成《向沙漠进军》一文教学任务并作了简单小结后,大屏幕显示若干则关于2000年春季沙尘暴数次袭击京津地区的报摘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为治沙工作献计献策,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关“环境保护”的想法。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言。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富有创造性的建议令人惊讶不已。这样,在多媒体向学生快速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新认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已有的理解对训练的新内容进行过滤,并在过滤过程中重组新的内容,构成自己的认识结构,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当然,应用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辅助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讲解、点拨,不可能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语文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各位同仁的集思广益。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042.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