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探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所谓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一、研究课程对以往课程体制的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集中体制的课程行政政策,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这一体制着眼于国家整体的利益,力图保证学校基本的教育和教学质量,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体制一方面造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课程体制走向划一和封闭;另一方面忽视教师在课程体制中的主动参与,使得教师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规定。研究型课程的产生以弥补现有体制的不足为出发点,其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由各个学校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开发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属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形式。它所认定的课程计划主体为学校,确切地说是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编制权限部分下放的产物。它充分调动了老师参与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符合各地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同时能应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是以往集中体制下的课程体系所无法达到的。
二、研究型课程对以往课程编制模式的突破
课程编制是指包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设置、组织并实施课程,根据对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课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采取的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模式。它吸收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合理成分,改变了环境模式仅作为一种编制思路的现状,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评价等方面别具特色。
(一)目标
研究型课程认为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突出了学生对研究目标的自主设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以指向不同个体为主要特征的目标群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二)内容
研究型课程没有统一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就形成了研究型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跨学科性(或综合性)。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它的跨学科性则利于消除学科的隔阂,增强学科间的沟通,在学科综合之处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学习活动方式
研究型课程采取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 中,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并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团队精神。
(四)评价
研究型课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有关要求自我评审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同时,由老师和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运用各种形式(学生汇报、量表等)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课程实施过程失控。课程的评价目标,在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 中的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并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因此,研究型课程运用的是指向不同个体的评分标准,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价值,并能有针对性地给以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是传统课程评价无法做到的。
三、研究型课程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1、研究型课程突出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研究型课程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时刻需要审视、反思探索活动,并通过经验的融合和重组来解决遇到的难题,这时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2、研究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研究型课程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一是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以及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二是在实施中研究型课程反对划一,崇尚个人差别和独创见解。三是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象,使创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3、研究型课程优化了学生的智能结构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中,一方面,学生接受到了最新科技与社会学知识和信息,解决了课堂知识的老化问题,从而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另一方面,研究型课程又强调掌握方法和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查阅资料的方法、科研的数理统计的方法、新的实验操作技术、计算机输入与数据处理方法等综合方法,从而使智能结构进一步完善。
-
中考涉及的名著阅读|名著阅读与中考详细阅读
高青县花沟初中 景学 256305新课程标准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给我们列出了中外文学名著的数量和要求,综观2004年各省市的中考题,笔者分析了一下,题型在往年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如:一、考察故事情节和人物情节题1、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 武松 。他...
-
【趣学古诗文】趣教古诗文详细阅读
吴中区渡村中学 张霞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古诗文的比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古诗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真实——文章的生命详细阅读
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虚假的作文面目可憎!长久以来,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充斥着中学生的作文,很少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学生的写作水平徘徊不前,学生的写作热情有减无增,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一)...
-
教师为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特点_“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详细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做一个研究性教师这一理念已经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在新课程改革刚开始,我校就申报了《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参与这一课题的教师从不同的学科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十几位教师的合作和努力,现已经在课堂教学...
-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_意象:中学古典诗词解读的焦点详细阅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唐代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明代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古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至境。但是,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借以抒情、释怀...
-
y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_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详细阅读
乐清市大荆镇一中 林方雄 “昨晚,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咪PMP(拍马屁),他那酱...
-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初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详细阅读
张霞,女,1972年7月生,吴中区渡村中学语文教师,教科室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邮编215106,电话0512-6629060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倾听被列入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并且在...
-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案例_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详细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语文学科也是如此。在众多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这种理念,看它将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我们不禁发现,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其一味迎合将给...
-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型的教师详细阅读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中学徐邦桃 曹金良[摘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也给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国已经加入WTO,教育也将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强烈呼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本文试就如何做名创新...
-
入境化境四种境界_“入境”方为真境界详细阅读
福建省泉州一中 谢贵荣叶老的名言“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一直以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最终目标,但这句至理名言长时间地为一些语文教师误解和扭曲。他们错误地认为,课堂教学既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对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和量化的“知识点”测试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圭臬,通过这样反复“历练”,才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