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分组教学 合作探究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改过程中,尝试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组织讨论,这样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当然,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开展小组讨论,避免满堂讨论,大搞形式主义,在语文课的教学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课文叙事形象生动,文字比较浅显,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需要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课文最后写观察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伽利略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不易理解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组织讨论,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就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
另外,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对于自由发挥的题往往是一筹莫展,类似这些意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不求统一答案的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多种答案中找出最好的结论和思路。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内部活力
有竞争才会有活力,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可以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变个人竞争为集体竞争,便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在语文课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一味地讨论,往往会感到厌烦,这样,就需要教师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通过口答或者测试,比较各个小组的能力和水平。为了获得小组的胜利,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竭尽全力抢答不同的题,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幅度地提高,因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学完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竞赛,把这项活动作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把这堂课推向高潮。尽管开展好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想象、表演等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学生还是兴致盎然地表演了起来,各组的小组长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小导演,忙着给组员们分派角色,进行组内评比,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之后,各组再选出优秀代表开展小组比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小组比赛开展得激烈有序。小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课堂上,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分组竞赛活动很感兴趣,参与得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想象、创造、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实施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随便,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绝不是只追求形式,花样翻新,而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王学龙 贺法政 《中国教师报》)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