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生写日记]魏书生管理日记-知人 育人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花、治病者的对象都不像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那样富于变化,难于认议。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于诊断和认识的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即育人先知心。
●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瓶装的蒸馏水,一看就透。一看就透的情况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包裹的人。
●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自新的心理能使人不断进取,以至创造奇迹。自卑的心理则使人步步加退,以至不可救药。
●自新,自卑,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如何扶正祛误。应该启发学生经常浇灌、莳弄自新的心理,使之苗壮成长。
●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
●教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导向河汊搁浅,也能导入 大海乘风破浪。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去干那样。趋利避害,乐以忘忧,流连于美好、广阔的精神境界而忘返狭隘自私的小圈子。
●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理想的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育。这样植根于学生原有心理基础的理想,才易于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去观察,多想学生的难处,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脑子里的方方面面。切忌把一位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只有一种思想的整体,也不允许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要想方设法打碎这个真善美、假丑恶混杂而结合成的整体,然后重新排列组合。
●弃恶扬善决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事。教师不是板着面孔站在学生对面的上级领导,而是立在学生脑子里扶助上进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的助手。
●更深刻意义上的教师,就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个性、欲望、素质的教师。
●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不是一件难事。困难的是如何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使这一火花不仅不熄灭,而且越烧越旺。这就需要在学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筑起桥梁。
●初中学生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点是意志比较薄弱,普通中学的中下等学生尤为明显。
意志薄弱是学生目前学习的大敌,也是将来工作的大敌,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
●许多中国家长对子女是重养不重教。以前是大家纷纷比赛着看谁养得多,即所谓多子多福,至于孩子如何教育气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
有的重养又重教的家长,也都重家庭教育,但很少有人想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拼命想教育自家的子女成龙,高人一头,为此舍得花大本钱,而社会稍微一重视教育,一提高教师的位置,他们就老大的不痛快。
也有的家长重视学校教育,但只重视子女的脑子里装了多少对付考试的知识,很少想到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
●教育理论告诉人们,学生,包括成年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位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丑恶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
●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应当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懒学生,爱拖拉的学生,也有不懒、不拖拉的时侯。不信,看看在考场上,他们不也很勤奋、很会抓紧时间吗?
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和考试基本相同的条件,使懒学生勤奋起来。
●使学生感到幸福,也应使用两种方法:一方面多让学生吃苦,使他们从吃苦中感受到休息娱乐的甜,更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生活、学习过程的甜。另一方面,给学生的休息、娱乐以及多方面的兴趣以适当的位置,适当的安排,使其感受到幸福。对目前的学生,更多强调的还应是前者。
●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面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学生做错了事,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两个自我争论经过,比起只是批评,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好得多。
●指导学生少注意结果,多分析过程;指导学生少计算名次,多用力气缩小和第一名的分数差距,这样就容易静下心来,一点点的多干实事。
●使人感到甜,有的用加糖法,有的用吃苦法。单用加糖法不行,甜过了份,常在甜中,就不以甜为甜了。总吃苦也不行,必要的时侯也应该适当加一点糖。
●使人感到轻松,有的用延长休息法,有的用劳动法。两者适当结合,人才会感到轻松。
●适当地让好学生挨批评和使差学生受表扬同样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这两者常常做不到。于是有的好学生常弱不禁风,不能批评,不能失败,不能不如人,不能受挫折。真的遇到失败、挫折、批评、打击,立即感觉人生一片昏暗,情绪极端低沉,或则玩世不恭,或则痛不欲生。差学生呢?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于是自卑、自弃,也有的因批评听得太多,产生了抗批评的能力?拼命地维护自己的短处。
褒贬于人如同松弘于人,动静予人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欲望。
理解、顺应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
●不要把人理想化,不要把自己理想化,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点,不要在表扬学生时把他说得十全十美。
●内疚久了,有的也就不内疚了。为什么?因为上进心麻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学生每一分钟都有实事可做,是在治疗其精神麻木,点燃其上进之火,进而是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教师与学生同为一个系统之下的两个要素。为使整体的功能大于两个单体功能之和,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心灵、认识都要向学生开放。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和教师同步运转的要素,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成为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且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
●教师向学生交心是很重要的,交心之后就不是靠一个人的力气去教书,而是实实在在地靠几十个人的力气把语文教学搞好。学生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负责,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战胜自己,扩大自己真、善、美的阵地。
●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组合方式,每个大脑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相互关联的。这样看问题,就会觉得,只灌知识,不及其余,就不仅是偏差,而且是荒谬了。
●大凡一个很淘气的中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的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几朝几夕的事。
●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不由自主地萌集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
另有一类人总善于挑动人们心灵深处最阴暗、最丑恶、最虚伪的沉渣。甚至许多磊落、善良、真诚的人,和这种人一接触,便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些坏念头。
●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
●不要以为今天强调过的东西,学生今后就记住了,永远执行了。不是的,人无论有多么好的习惯,如果失去了约束和自我约束,还是可能变坏。如同飞驶的列车,无论有多么大的惯性,只要蒸汽机或内燃机停止,不再工作,列车总要停下来的。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p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听不愿听。
●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船随主人,光有认识,光有热烈的感情还不够,还必须把这认识和感情变成一点一滴的行动。而要使德、智、体、美、劳等诸项学习活动统一于一个科学的时间常数之内,就必须让学生具有制订自我教育计划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也能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
●初中学生喜欢探求自我,认识自我,经过引导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监督、约束的能力,但年龄决定了他们自我放纵的现象还是很多的。
●广阔的生活现实,映现在不同质量的思想的荧光屏上,歪曲变形的有之,模糊不清的有之,支离破碎的有之,清晰真切的亦有之。
对人生的不同反映,决定于不同的人生观,或苦闷,或彷徨,或开朗,或旷达。
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使思想荧光屏的图像趋于清晰、真切。把世间万物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就能使自己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迎接困难,永远带着乐观的情绪奔向明天。
●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侯,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将会受益无穷。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
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航线航行。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淌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地,乱的越来越少,系统的越来越多,无效的思维也会被束缚住。
●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可能达不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详细阅读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毋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多媒体教学课,在媒体的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在一番表面的热闹之后,留下更多的是遗憾。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别的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怎样的特质,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的语文教学改详细阅读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
-
语文新课改的教育理念_探索语文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详细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指出,探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相适应的,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教学过程 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详细阅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1、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在各个学科...
- 详细阅读
-
走进新课程_走进新课程详细阅读
李瑞耀被专家们称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课程改革已在教育部的倡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2002年9月,华伦中学初中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们将伴随教材的改革,在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活动...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阅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个问题,许多语文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比较深入细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
-
自己种的吃起来更香_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详细阅读
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关键词:跳出教材,角色转换,主体性,自主性,发展,创造 传统的语文教科书却往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或仅仅把课本看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例子,甚至把好的教材定位于学习语法规范的“公式”。它追求的主要是知识价值。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3年,去年开...
-
[创新教育议论文]创新教育浅论详细阅读
安县塔水一中 周义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的邻国日本问鼎2002年度诺贝尔奖时,人们不禁沉思:彼小国都能得奖,我泱泱大国何以堪?怅恨之余,人们再一次将焦点转向我国...
-
[迟雅心理咨询怎么样]迟雅实用学习记忆法详细阅读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发问,问他们一些在中学阶段曾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比如石蕊、酚酞这两种化学试剂遇酸、遇碱各变成什么颜色?结果绝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由此我们引发出一个记忆标准问题。 衡量记忆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记忆的敏捷性,二是记忆的持久性,三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