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生写日记]魏书生管理日记-知人 育人

杂文收录 2025-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花、治病者的对象都不像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那样富于变化,难于认议。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于诊断和认识的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即育人先知心。
   ●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瓶装的蒸馏水,一看就透。一看就透的情况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包裹的人。
   ●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自新的心理能使人不断进取,以至创造奇迹。自卑的心理则使人步步加退,以至不可救药。
   ●自新,自卑,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如何扶正祛误。应该启发学生经常浇灌、莳弄自新的心理,使之苗壮成长。
   ●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
   ●教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导向河汊搁浅,也能导入  大海乘风破浪。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去干那样。趋利避害,乐以忘忧,流连于美好、广阔的精神境界而忘返狭隘自私的小圈子。
   ●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理想的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育。这样植根于学生原有心理基础的理想,才易于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去观察,多想学生的难处,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脑子里的方方面面。切忌把一位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只有一种思想的整体,也不允许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要想方设法打碎这个真善美、假丑恶混杂而结合成的整体,然后重新排列组合。
   ●弃恶扬善决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事。教师不是板着面孔站在学生对面的上级领导,而是立在学生脑子里扶助上进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的助手。
   ●更深刻意义上的教师,就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个性、欲望、素质的教师。
   ●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不是一件难事。困难的是如何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使这一火花不仅不熄灭,而且越烧越旺。这就需要在学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筑起桥梁。
   ●初中学生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点是意志比较薄弱,普通中学的中下等学生尤为明显。
   意志薄弱是学生目前学习的大敌,也是将来工作的大敌,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
   ●许多中国家长对子女是重养不重教。以前是大家纷纷比赛着看谁养得多,即所谓多子多福,至于孩子如何教育气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
   有的重养又重教的家长,也都重家庭教育,但很少有人想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拼命想教育自家的子女成龙,高人一头,为此舍得花大本钱,而社会稍微一重视教育,一提高教师的位置,他们就老大的不痛快。
   也有的家长重视学校教育,但只重视子女的脑子里装了多少对付考试的知识,很少想到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
   ●教育理论告诉人们,学生,包括成年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位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丑恶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
   ●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应当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懒学生,爱拖拉的学生,也有不懒、不拖拉的时侯。不信,看看在考场上,他们不也很勤奋、很会抓紧时间吗?
   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和考试基本相同的条件,使懒学生勤奋起来。
   ●使学生感到幸福,也应使用两种方法:一方面多让学生吃苦,使他们从吃苦中感受到休息娱乐的甜,更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生活、学习过程的甜。另一方面,给学生的休息、娱乐以及多方面的兴趣以适当的位置,适当的安排,使其感受到幸福。对目前的学生,更多强调的还应是前者。
   ●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面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学生做错了事,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两个自我争论经过,比起只是批评,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好得多。
   ●指导学生少注意结果,多分析过程;指导学生少计算名次,多用力气缩小和第一名的分数差距,这样就容易静下心来,一点点的多干实事。
   ●使人感到甜,有的用加糖法,有的用吃苦法。单用加糖法不行,甜过了份,常在甜中,就不以甜为甜了。总吃苦也不行,必要的时侯也应该适当加一点糖。
   ●使人感到轻松,有的用延长休息法,有的用劳动法。两者适当结合,人才会感到轻松。
   ●适当地让好学生挨批评和使差学生受表扬同样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这两者常常做不到。于是有的好学生常弱不禁风,不能批评,不能失败,不能不如人,不能受挫折。真的遇到失败、挫折、批评、打击,立即感觉人生一片昏暗,情绪极端低沉,或则玩世不恭,或则痛不欲生。差学生呢?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于是自卑、自弃,也有的因批评听得太多,产生了抗批评的能力?拼命地维护自己的短处。
   褒贬于人如同松弘于人,动静予人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欲望。
   理解、顺应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
   ●不要把人理想化,不要把自己理想化,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点,不要在表扬学生时把他说得十全十美。
   ●内疚久了,有的也就不内疚了。为什么?因为上进心麻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学生每一分钟都有实事可做,是在治疗其精神麻木,点燃其上进之火,进而是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教师与学生同为一个系统之下的两个要素。为使整体的功能大于两个单体功能之和,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心灵、认识都要向学生开放。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和教师同步运转的要素,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成为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且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
   ●教师向学生交心是很重要的,交心之后就不是靠一个人的力气去教书,而是实实在在地靠几十个人的力气把语文教学搞好。学生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负责,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战胜自己,扩大自己真、善、美的阵地。
   ●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组合方式,每个大脑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相互关联的。这样看问题,就会觉得,只灌知识,不及其余,就不仅是偏差,而且是荒谬了。
   ●大凡一个很淘气的中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的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几朝几夕的事。
   ●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不由自主地萌集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
   另有一类人总善于挑动人们心灵深处最阴暗、最丑恶、最虚伪的沉渣。甚至许多磊落、善良、真诚的人,和这种人一接触,便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些坏念头。
   ●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
   ●不要以为今天强调过的东西,学生今后就记住了,永远执行了。不是的,人无论有多么好的习惯,如果失去了约束和自我约束,还是可能变坏。如同飞驶的列车,无论有多么大的惯性,只要蒸汽机或内燃机停止,不再工作,列车总要停下来的。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p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听不愿听。
   ●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船随主人,光有认识,光有热烈的感情还不够,还必须把这认识和感情变成一点一滴的行动。而要使德、智、体、美、劳等诸项学习活动统一于一个科学的时间常数之内,就必须让学生具有制订自我教育计划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也能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
   ●初中学生喜欢探求自我,认识自我,经过引导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监督、约束的能力,但年龄决定了他们自我放纵的现象还是很多的。
   ●广阔的生活现实,映现在不同质量的思想的荧光屏上,歪曲变形的有之,模糊不清的有之,支离破碎的有之,清晰真切的亦有之。
   对人生的不同反映,决定于不同的人生观,或苦闷,或彷徨,或开朗,或旷达。
   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使思想荧光屏的图像趋于清晰、真切。把世间万物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就能使自己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迎接困难,永远带着乐观的情绪奔向明天。
   ●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侯,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将会受益无穷。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
   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航线航行。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淌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地,乱的越来越少,系统的越来越多,无效的思维也会被束缚住。
   ●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可能达不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3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