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形成的四个阶段原理_构建教学风格的四个阶段

杂文收录 2025-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已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众所周知,成熟的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已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雍荣富丽的梅兰芳、深沉委婉的程砚秋、潇洒清新的荀慧生、刚劲洒脱的尚小云,莫不自成一家,各有风韵。教学也是如此,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应该有自已的教学风格。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是一名优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教师的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也难以培养出富的个性的学生。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法上的全面反映,它因教师的学识、修养、兴趣、特长等的不同而各异。例如,在教学中,有的人善“导”,导学生生情,引学生入胜;有的人善“问”,巧手设疑,激疑问难;有的人重“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的人善“评”,提纲挈领,勾玄提要等等,不胜枚举。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探索和创新的结果。一般而言,一种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

 “入格”: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在“入格”的过程中,虽然模仿成分多,但模仿却是不可少的。没有模仿,就无从创新,正如不学习知识,就无法发展智力一样。但模仿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即从自己的教学中总能看到别人风格的影子,缺乏个性,自己的东西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模仿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

 

2

 “立格”: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能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迈出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这时,教师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完全模仿,开始走出别人的“影子”,逐步建立自我形象,犹如一只羽毛已经丰满的小鸟,能够刚刚展地翅飞翔了。“立格”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实现从“入格”到“立格”的转变,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思结合,在模仿别人教学的过程中,多加思考,抓住其教学风格的精髓,二是学用结合,把模仿与运用、大胆创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3

 “破格”:“立格”之后,教师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阶段。这时,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理解到教学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也有所创新和突破。“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异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超越。

                               

4

“无格之格”:这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先生也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对于教学风格同样适用,“无格之格”才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一段教学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入格”、“立格”、“破格”和“无格之格”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四个基本阶段,也是教师构建自已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87.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