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教学论]语文结构教学论纲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面对这种情况,究实而论,“工具论”着眼于语文的学科性质,比较准确地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而“人文论”则从“人的发展”的内在机制的激发和培养方面,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两者本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虽各有侧重,但并不矛盾,为何二者要陡起争端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都只从自己的局部去考虑问题,而未能从宏观上去廓清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异同。就其共同点来说,既非“工具论”所说的“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也非“人文论”所说的“以流动于课文言语中的真善美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去规范、提升学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而是二者相对独立相对固定的特殊有效的结构现象。语文学科所包含和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自身及其组合规律即结构,而语文教学所包含和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授语文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也即结构。这样一来,无论是从语文学科学习的材料属性,还是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都要抓住“结构”这一中心。
对语言和言语的理解,我们可以从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和西方文本主义的阐释学得到有益的启示。语言不仅仅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对此,萨丕尔说:“语言指的是人具体地怎样思维。”(《语言论》)我们认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掌握语言的结构形式,以便学会运用语言“具体地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生对结构的学习经常是无意识的。并且他还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择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布鲁纳的结构性原则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果,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知识结构应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主要是对行文方式和文章结构的把握。试看文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之文学的代表均是从文体的演变角度来说的,因为就文学作品的内容来说是可以前后一致的。所以,作文训练的中心也在“结构”上。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叫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就能力方面来说,有它的特殊结构关系,而关键正如叶老所说:“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身上,实在是不必要的,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又如张志公先生后来所强调的:“语文教学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唯主独尊’。培养运用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的‘主’,必须完成好。不过还有‘宾’,也就是说,在语文课里,由于语文本身的综合性,捎捎带带还能办不少事,比如思想的感染陶冶、联想力、想象力的发展,等等。”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我看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结构的把握以及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上,即教学模式的建立和运用与内容相一致。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教材中关注的根本在于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那种所谓淡化语法教学的作法,是不利于真正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的。那种没有“规矩”的作文教学也是不利于学生真正席得作文能力的。分而言之,我们在基础知识体系上要真正把大纲要求落实;在教材课文上要把他当作“一个例子”来剖析;在写作教学上要做到模仿与创造并举。然而,不论什么教育思想,也不论什么教材,要付诸行动取得效果,必须依靠教学模式的作用。
作品,有哪一个不是先从语言和文本结构上获取营养的?著名作家王蒙在《符号的组合与思维的开拓》一文中说:“从小人们就有为某种形式而喜悦、以某种符号来游戏的天性。并不是说必须先弄懂含义才能接受的。”(《四月泥泞》春风文艺出版社)他了举例:有志者,事竟成。慢工出细活。失败是成功之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样一些有生命力的句型,模仿其结构,就能够翻出许多有新意的句子,从而达到学习运用的目的。学生学习语言也就要从这些地方去把握,去学而致用。
在对文章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上,古人的不少事例可以给我们直接的启示。如桐城派古文家刘开的《问说》在结构和写法上就模仿了韩愈的《师说》。像这样的例子不少,毋须贅述。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