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真实】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

杂文收录 2025-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

————读《尘埃落定》有感 

 

 “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

“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了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什么都没有了。尘土上连个鸟兽的足迹我都没有看到。”

不知为何,当读完《尘埃落定》的最后部分,掩卷沉思,心中竟有一股酸楚苍凉的滋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越来越深。

在这篇小说中,藏族的阿来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异域画卷,那沧桑雄壮的寨堡,风光淤泥的山水,一望无垠的碧绿草原,满山遍野的野花,成群结对的牛羊,无不强烈牵引着人们的眼球,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在这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的环境下繁衍生息的“黑包民”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上演着历史的轮回,展示着粗犷而又狂野的个性,始终卑微而又倔强的生存着。

在这里,似乎一切都回归原始的本性,一切都遵循着古老的传统,人在其中无非是一种原始状态的道具而已,阿来想要给我们诠释的,就是那一幕幕亘古不变的画卷:土司制度的不可逆转的覆灭;拒绝人性与情感的权欲;统治阶层的虚伪与狡诈;被统治阶层的诚实与善良;对金钱的追求与渴望……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而这个“我”又是个所谓的“傻子”,以傻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所谓的聪明人操纵的世界,这是一个极其独特的视角,其中无不饱含着作者辛辣的讽刺与超凡的智慧,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就更加显得得心应手。

这里还是重点谈谈小说中的“我”吧。“我”是老麦其土司一次醉酒后与汉族太太生下的,是个早晨醒来常常连“我是谁?”“我在哪里?”都弄不清楚的“傻子”,往往说出一些昏话,或者做出些蠢事,而这些是一个正常或者聪明的人绝对不会做的,比如他对某人没有好感,就会毫不掩饰的讲出或是表现出来,而不会像一些聪明人所表现出的虚伪与做作,这或许就是人们把他归为傻子的原因之一吧?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我”虽然 是麦其土司的第二个儿子,是地位显赫的“二太子”,却整天无所事事,胡言疯语,和下贱的奴隶们混在一起,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哥哥是个聪明人,他英俊潇洒,聪明机智,英勇善战,深得仆人和姑娘们的喜爱。但结局却是“我”轻松地赢得了边界战争的胜利,奇迹般的创建了一个边界自由贸易市场,使麦其家族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财富与荣耀,娶了一位举世无双的美丽妻子 —— 塔娜,身边有一群才能各异而又忠心耿耿的随从,如羞涩沉稳、本分的行刑人尔依,凶猛、忠心不二的奴隶索郎泽郎,勤劳、坚强、本分的牧场姑娘卓玛,精明老练、饱经世故的跛脚管家等;而聪明的哥哥却由于好大喜功,在与汪波土司的战争中一败涂地,一无所有,最后在快要成为新土司的继承人时又被仇人追杀而丢掉了性命,“我”—— 一个“傻子”,竟因此戏剧般的成为麦其土司的唯一继承人。这不能不说是对虚伪做作、自以为是的“聪明人”的一种极大的讽刺。我虽然是个傻子,却有着最质朴的智慧,有着超出凡人的远见卓识,几乎具备预见未来的才能,我所做出的看似拙劣的判断几乎无一例外的奏效,而这些都是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无法企及的。由此可见,阿来以一个“傻子”的眼光来观照世界,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批判色彩,他批判了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下回光返照的腐朽的土司制度(如麦其土司昙花一现的强盛),批判了惨无人道、背弃亲情的野蛮权欲(如老麦其土司本已病得奄奄一息,闻听大儿子死后,将无人与他争夺权力时,即刻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同时也批判了文明中的堕落(如在边界自由贸易市场出现的妓女与梅毒)……

当然,阿来的批判不是声嘶力竭,也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调,在不紧不慢的絮语中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各具个性的人物,尽情的演绎着生死与离别的哀愁,权力与金钱的角逐,鲜血与泪水的挥洒,他们如同尘世间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尘埃,在土司这片天空下曾经快乐过、痛苦过、爱过、恨过、拥有过、失去过,而当另一个时代来临之际,这些尘埃便逐渐消散了、陨落了,最终归于沉静。“我”就是这些尘埃中的一分子,也曾经辉煌过、爱过、恨过,并且充当了土司制度盛衰的见证者,这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影。“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我”在如梦的真实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连姓名也未曾留下,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虚幻,然而这确实是生活,它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真实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阿来就是在这么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中,用他那沉稳粗犷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完成了对一个特定背景下的制度的描绘和批判的,在娓娓的叙述中,他把我们带入了那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境界,我们在如痴如醉之际,却突然有了一种清醒的顿悟 —— 是啊,曾几何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虚幻中体验着真实,在真实中追逐着虚幻呢?

 

海宁市周王庙镇钱塘江中学          徐永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41.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