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诗性 梁晓声]论教育的诗性

杂文收录 2025-08-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序言:人与教育的诗性关系,或一开始就得到发扬光大,或一开始就被教育与人的急功近利的不当做法歪曲了。一向觉得,教育二字,乃具诗性的词。

它使人最直接联想到的词是──母校、学生时代、师恩、同窗。还有一个词是同桌──温馨得有点儿妙曼,牵扯着情谊融融的回忆。

学校是教育事业的实体。学生将自己毕业的学校称为母校,其终生的感念,由一个母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与教育这一特殊事业之间的诗性关系,无须赘言。

没有学生时代的人生是严重缺失的人生,正如没有爱的人生一样。

师道尊严强调的主要并不是教育的个人尊严问题,而是教育之道,亦即教育的理念问题。全人类的教育理念从前都未免褊狭,尊严二字是基本内容。此二字相对于教育之道,也包含着古典的庄重的诗性。虽然褊狭。人类现代教育的理念十分开放,学校不再仅仅是推动个人通向功成名就的管道,实际上已是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文明前景的摇篮……

于是教育的诗性变得广大了。

教育二字,令我们视而目肃,读而声庄,书而神端,谈而切切复切切。

因为它与一切人的人生关系太紧密啊。

一个生命就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奇迹。父母的精血决定了生命的先天质量。生命演变为人生的始末,教育引导着人生的后天历程。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左右其人生轨迹的因素尽管多种多样,然而凝聚住其人生元气不散的却几乎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教育的作用和──恩泽。

因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太紧密啊。

一个绝大多数人渴望享受到起码教育的世逆其愿的社会,分明的是一个被关在文明之门外边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极少数人的幸运,除了给极少数人的人生带来成就和光荣,很难也同时照亮绝大多数人精神的暗夜。

教育是文明社会的太阳。

因为教育与时代的关系太紧密啊。

爱迪生为人类提供了电灯。他改变了一个时代。但是发电照明的科学原理一经被写入教育的课本里,在一切有那样的课本被用于教学而电线根本拉不到的地方,千千万万的人心里便首先也有盏教育的电灯亮着了……

全世界被纪念的军事家是很多的,战争却被人类更理智地防止着;全世界被纪念的教育家是不多的,教育事业却被人类更虔诚地重视了。

少年和青年们谈起文学家艺术家难免是羡慕的,谈起科学家难免是崇拜的,谈起外交家政治家难免是钦佩的,谈起企业家难免是雄心勃勃的──但是谈起教育家,则往往是油然而生敬意的了(如果他们也了解某几位教育家的生平的话)。因为有事实他们必定肯于默认──世纪上有些人是在富有了以后致力于教育的,却几乎没有因致力于教育而富有的人。他们正从后者们鞠躬尽瘁所致力的事业中,获得人生的最宝贵的益处……

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是体现教育诗性的优美的诗句。

当我们中国人在以颇为怀疑的眼光审视西方某些国家里实行的对小学生的快乐教育时,我们内心里暗想的是──那不成了幼儿园的继续了么?

其实不然。

据我想来,他们或许正是在以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方式,努力体现着教育事业之针对于小学生的诗性吸引力。

当我们在反省我们自己的中小学教育方法时,我想说,我们或许正是在丧失着教育事业针对于小学生们的诗性内涵。

当我们全社会都开始检讨我们的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已成甸甸重负时,依我看来,真正值得我们悲哀的乃是──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诗性质量,缘何竟似乎变成了枷锁?

将一代又一代儿童和少年培养成一代又一代出色的人,这样的事业怎么可能不是具有诗性的事业呢?

我曾到过很偏远的一个山区小学。那学校自然令人替老师和孩子们寒心。黑板是抹在墙上的水泥刷了墨,桌椅是歪歪斜斜的带树皮的木板钉成的,孩子们的午饭是每人自家里装去的一捧米合在一起煮的粥,就饭的菜是半盆盐水泡葱叶。我受委托去向那一所小学捐赠一批书和文具。每个孩子分到书和文具的同时还分到一块橡皮。他们竟没见过城市里卖的那种颜色花花绿绿的橡皮,以为是糖块,几乎全都往嘴里塞……

我问他们上学好不好?

他们说好,说还有什么事儿比上学好呢?

问上学怎么好呢?

都说识字呀。能成有文化的人啊。

问有没有志向考大学呢?

皆摇头。有的说读到小学毕业就得帮家里干活了,有的以庆幸的口吻说爸爸妈妈答应了供自己读到初中毕业。至于识字以外的事,那些孩子们根本连想也没想过……

解海龙所摄的、成为希望工程宣传明星的那个有着一双大大的黑眼睛的小女孩儿,凝聚在她眸子里的愿望是什么呢?是有朝一日能跨入名牌大学的校门么?是有朝一日戴上博士帽么?是出国留学么?是终成人上人么?

我很怀疑她能想到那么多那么远。

我觉得她那双大大的黑眼睛所巴望的,也许只不过是一间教室,一块老师在上面写满了粉笔字的黑板,一套属于她的课桌椅──而她能坐在教室里并且不必想父母会因交不起学费而发愁,自己也不必因买不起课本文具而愀然……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是,恰恰在那些被叫作穷乡僻壤的地方,在那些期待着希望工程资助教育事业的地方,在简陋甚至破败的教室里,我曾深深地感受到儿童和少年无比眷恋着教育的那一种简直可以用粘连二字来形容的、糯得想分也分不开的关系。

那是儿童和少年与教育的一种诗性关系啊!

我的眼并不专善于从贫愁形态中发现什么美感,我还未矫揉造作到如此地步。我所看见的,只不过使我在反观我们城市里的孩子与教育,具体说是与学校的关系时,偶尔想点儿问题。

究竟为什么,恰恰是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而且根本不被学费二字困扰的孩子,对上学这件事,对学校这一处为使他们成材而安排周到的地方,往往表现出相当逆反的心理呢?

这一种逆反的心理,不是每每由学生与教育的关系,与学校的关系,迁延至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中了么?

不错,全社会都看到了中小学生几乎成了学习的奴隶,猜到了他们失乐的心理,看到了他们的书包太大太重,看到了他们伏在桌上的时间在长久了……

于是全社会都恻隐了。

于是采取为他们减负的措施。

但又究竟为什么,动机如此良好的愿望,反而在不少家长们内心里被束之高阁,仿佛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呢?

但又究竟为什么,减负了的学生,有的却并不肯自己解放自己,有的依然小小年纪就满心怀的迷惘与惆怅呢?

如果他们的沉重并不主要来自书包本身的压力,那么又来自什么呢?

一名北京市的初二学生在寄给我的信中写道:我邻家的哥哥姐姐们,大学毕业一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可都是正牌大学毕业的呀!我十分的努力,将来也只不过能考上一般大学。我凭什么指望自己将来找到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竟会比他们容易呢?如果难得多,考上了又怎么样?学校扩招并不等于社会工作也同时扩招呀!可考不上大学,我的人生出路又在哪里呢?爸爸妈妈经常背着我嘀咕这些,以为我听不到。其实,我早就从现实中看到了呀!一般大学毕业生们的出路在何方呢?谁能给我指出一个乐观的前景呢?我现在经常失眠,总想这些,越想越理不出个头绪来……

倘这名初二女生的信多多少少有一点儿代表性的话,那么是否有根据认为──我们的相当一批孩子,从小既被沉重的书包压着,其实也被某种沉重的心事压着。那心事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年纪,但却不幸地过早地滋扰着困惑着他们了……他们也累在心里,只不过不愿明说。

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其实更是教育背后凸现的人口众多、就业危机问题。无论家长还是学校,有义务经常开导他们,使他们比较地能相信──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着。这发展过程中,国家捕捉的一切机遇,其实都在有益的方向决定着他们站起来的人生保障……

我们为数不少的孩子,确乎过早地成熟了。

本来,就中小学生而言,他们与学校亦即教育事业的关系,应该相对单纯一些才好。识字,成有文化的人。──就是单纯。在这样一种儿童和少年与教育事业的相对单纯的关系中,教育体现着事业的诗性;孩子体验着它的诗性;学校成为有诗性的地方。学校和教室的简陋不能彻底抵消诗性。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之学业要求,也不至于彻底抵消诗性。

但是,倘学校对于孩子成了这样的地方──当他们才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就双方面联合起来使他们接受如此意识:如果你不名列前茅,那么你肯定考不上一所好中学,自然也考不上一所好高中,更考不上名牌大学,于是毕业后绝无择业的资本,于是平庸的人生在等着你;而你若连大学都考不上,那么你几乎完蛋了。等着瞧吧,你连甘愿过普通人生的前提都谈不上了。街头那个摆摊的人或扛着二十公斤的桶上数层楼给邻家送纯净水的人,就是以后的你……

这差不多是符合逻辑的,差不多是现实,同时,也差不多是某些敏感的孩子的悲哀。

这一点比他们的书包更沉。

这一点,一旦被他们过早地承认了,减负便不能减去他们心中的阴霾。

于是教育事业对于孩子们所具有的诗性,便几乎荡然无存了。

最后我想说──如果某一天,教师和家长都可以这样对中小学生讲──你们中谁考不上大学也没什么。瞧瞧你们周围,没考上大学的人不少啊!没考上大学就过普通的人生吧,普通的人生也是不错的人生!……

倘这也差不多是一种逻辑,一种现实,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根本不谈什么减负不减负的话题了。

小学教育的诗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复归于学校了。

当然,这样一天的到来,是比减负难上百倍的事。

我却极愿为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祈祷这样一天的尽早到来!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063.html

  • 简爱闪光哲理句_哲理的闪光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切实提高重视程度_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西安市56中 薛 峰邮政编码:710038 电话:029-83576460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建构汉语言体系这一宏伟的母语金字塔的基石。要使这一基石坚固,必须具备坚固的材料和科学的组合。在...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因为简单所以快乐_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在当今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的现代人,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但现在看来,这种生活状态只能是一种奢想或内心的祈祷,因为大家都被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迷失自己。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把人们折磨得精疲力竭。人格商品化带来的虚伪、利欲,导致精神的贫乏、失落...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同学们聚会的发言稿】给同学们的话-教师发言稿

    给同学们的话亲爱的同学们: 弹指一挥间,与大家相处的日子已近一年了,在过去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醒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你们,你们今天能守纪律吗,能学好知识吗,过得快乐吗,每天有每个同学的影子在我头脑里快速的闪过,每天都有若干个担心,为每个同学表现的进步和优秀让我高兴,为每个同学的不足不停的思...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_教师的23条军规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如今做教师的,毕竟不同于以前的先生,从政策面上讲,做老师的规矩是时常在变的,当然,如今的规矩也不叫“行规”什么的,而叫“职业道德”或者“行为规范”,或者“公约”什么的,但这些都不重要,只是它的行文太过于官样化,摆在老师面前是当不了真的,事实上这些东西也无法起到实质性的约...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_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决定着课改的成败。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首先,教师在重新确立在教学当中的角色时,遭遇作为教学组织者在诸多领域的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明显不足。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行为,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_理念蕴含点滴中

    济南师范学校 张勃 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是目前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大多数教师并不十分明确。 前不久,一位教育界的同行被邀请参加某小学的开学典礼。典礼上,学校的几位领导依次上台讲话,讲话内容如出一辙,且都是大话套话,全然不顾学生们听得懂...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坚持细处入手_从细处入手,创建优良班级

    太和一中 刘斌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在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纪律观念、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否朝好的方向发展,直接影响着他在整个中学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尤其是新班级的组建初期工作意义更重大。因为它会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是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否能够良性发展。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具备这...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从设定目标开始阅读及答案]从设定目标开始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荣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间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内容]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福建福鼎市茂华学校 唐炯武 《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文学可以塑造人,改造人,象通过琢磨把普通的玉石制成玉器一样,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把庸人变成知名之士。《论衡》记载:孔子有个弟子名叫子路,未入孔门时,是“勇猛无礼”的,经过孔子的教育,“卒能政事”。针对文学的教育...

    发布于:2025-08-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