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重视程度_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西安市56中 薛 峰
邮政编码:710038 电话:029-83576460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建构汉语言体系这一宏伟的母语金字塔的基石。要使这一基石坚固,必须具备坚固的材料和科学的组合。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偏重于知识与保守的运用(仅局限于知识的运用),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书呆子”居多,大大限制了人才的成长,导致高分低能现象,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穷则变”,于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变则变矣,是否能“通”,很值得我们思量。新课程实施后的语文教师理念一变,抛下了“臭名昭著”的应试教育,也抛下了语文素养的构成基础——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科综合”、“大语文观”趋之若鹜,于是,语文课变成了思想课、活动课,气氛热烈,情绪高昂,充分展示了语文课程之“新”。然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语文学习的能力又如何呢?从是语文教学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都有一个共识:学生错别字增多,语言表达缺乏起码的规范,写作水平普遍下降,学生学习语文离开课堂便茫然无措,学生喜欢的是语文课而不是语文学习。这些简直成了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心病。这难道是新课程的错?当然不是。新课程改革是积极的,是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的,只是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过分地强调了新课程的变化,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知识与能力”;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重视了课堂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文字学习这一基本点,于是,把字词教学、语法教学“淡化”出了语文课堂。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做法。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能力,只能是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字塔再美丽雄伟,抽掉了基石,也只能成为虚幻的泡影。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双基,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切实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训练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点和核心,这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
1、强化字词教学。对课内字词的教学主要采取强化预习和检查、强化运用训练的方式进行。新课学习之前,明确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摘录生字词并查字典、词典识记理解,上课检查落实;通过单词造句、选词组段等方式灵活组织运用训练,落实于书面作业 余课堂交流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作业 、作文、笔记中错别字的纠正和语病的修改指导,规范语言。
2、重视美词好句的积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美词好句的摘抄,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交流,定期举办“美词好句展览”,即可扩大积累,又可使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严格落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检查
1、文学文化知识、文体知识、语文概念、修辞句式、文言实词虚词等结合阅读教学清除讲授并严格检查落实。
2、对语法知识,专门开辟课时进行教学。关于这一点,或许因为这几年语法知识在考试中逐步淡出,甚至在教材中也被列入“附录”部分,有些语文教师便避而不讲。其实,这种做法完全出自于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语法在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工具作用,是对现在的课程改革和考试方式的肤浅理解,也是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甚至审题解题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语法知识不能不讲。
三、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迁移训练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关键步骤,但训练并非搞题海战术。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选题。选择与课内知识相联系的题目,题量适中,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即可。
2、注重讲评。讲评不是只讲答案,而是点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注重单元达标训练,及时巩固,适时提高。
四、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好多方面,这里我自选择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学习的纪录,也是复习和提高的依据。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应重点指导和督促检查,然而,由于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不同于其他学科,我要求学生采用笔记本和“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法进行,即在笔记本上作预习笔记和课堂练习,包括质疑和解答,在课本上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勾画不同的要点并相应的批注,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在读书时巩固理解。
2、培养及时整理归纳的习惯。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对知识及时地整理归纳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消化和整合的过程。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做知识卡片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工作。入学了说明文单元后,我指导学生制作说明文的知识卡片,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一般作用等分类整理归纳;学完了文言文单元,指导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分类整理,制作卡片,并定期进行展览和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双基的教学是一个纷繁浩大的工程,要切实抓好这一工作,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常常需要远远超过八小时之外的工作,但是,为了语文新课程的正确实施,为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切实提高,更为了母语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无怨无悔。
2006年元月
-
【初中课外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初中文言文翻译解说及课外文段阅读练习详细阅读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任务。通过翻译,可以更加深刻地弄懂文言文,也能锻炼自己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文言文今译有一些要求。 1、 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意 文言文的原意是什么,我们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表达成什么,不能走样,尤其是不能按照今天理解去翻译。如: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法律承载道德理念]承载一种理念的题型--中考语文背诵默写题简析详细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 纵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题,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
-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详细阅读
作者: 任晓东 最近几年,我在听课时发现课堂教学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导入 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并围绕教学目标 展开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
- 详细阅读
-
2006上海语文中考答案|上海2006年中考語文命題趨勢展望與策略详细阅读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为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
-
语文究竟怎么学|语文究竟该学些啥?详细阅读
近来,有关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新闻热闹非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体育明星刘翔“跨”进上海市小学语文课本;而《狼牙山五壮士》也在网上热传已从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中删除。这一连串的改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语文课本究竟应...
-
[网络上的流行用语]本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详细阅读
网络评选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结果本周揭晓,“偶稀饭”、“弓虽”等语汇入选“十大”之列。这次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是猫扑网和天涯在线在网上联合举办的,据主办方介绍,在几天里有数千网友参与了评选活动。最后得出本年度10个最流行用语分别是:“做人要厚道” (电影《手机》里的台词)“沙发” (指论坛上第一个...
-
学生上网的好处_学生上网:亦喜亦忧的话题详细阅读
张女士近来忧心忡忡,因为她发现15岁的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上写日记,并给日记加了密码。无法得到密码的她忐忑不安。张女士坦言,她曾多次偷看女儿的日记。女儿的日记开始是记在一个普通的本子上,后来换成了带锁的日记本,虽然带了锁,但是张女士说她有一把能打开日记本的钥匙。可是如今面对女儿在电脑上加了密码的...
-
2021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上海2006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展望与备考(一)详细阅读
作者:久隆模范中学高级教师 朱寄望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
-
[魏书生教学生写日记]魏书生管理日记-知人 育人详细阅读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