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重视程度_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杂文收录 2025-08-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西安市56中 薛 峰

邮政编码:710038     电话:029-83576460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建构汉语言体系这一宏伟的母语金字塔的基石。要使这一基石坚固,必须具备坚固的材料和科学的组合。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偏重于知识与保守的运用(仅局限于知识的运用),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书呆子”居多,大大限制了人才的成长,导致高分低能现象,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穷则变”,于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变则变矣,是否能“通”,很值得我们思量。新课程实施后的语文教师理念一变,抛下了“臭名昭著”的应试教育,也抛下了语文素养的构成基础——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科综合”、“大语文观”趋之若鹜,于是,语文课变成了思想课、活动课,气氛热烈,情绪高昂,充分展示了语文课程之“新”。然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语文学习的能力又如何呢?从是语文教学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都有一个共识:学生错别字增多,语言表达缺乏起码的规范,写作水平普遍下降,学生学习语文离开课堂便茫然无措,学生喜欢的是语文课而不是语文学习。这些简直成了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心病。这难道是新课程的错?当然不是。新课程改革是积极的,是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的,只是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过分地强调了新课程的变化,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知识与能力”;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重视了课堂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文字学习这一基本点,于是,把字词教学、语法教学“淡化”出了语文课堂。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做法。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能力,只能是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字塔再美丽雄伟,抽掉了基石,也只能成为虚幻的泡影。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双基,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切实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训练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点和核心,这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

1、强化字词教学。对课内字词的教学主要采取强化预习和检查、强化运用训练的方式进行。新课学习之前,明确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摘录生字词并查字典、词典识记理解,上课检查落实;通过单词造句、选词组段等方式灵活组织运用训练,落实于书面作业 余课堂交流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作业 、作文、笔记中错别字的纠正和语病的修改指导,规范语言。

2、重视美词好句的积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美词好句的摘抄,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交流,定期举办“美词好句展览”,即可扩大积累,又可使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严格落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检查

1、文学文化知识、文体知识、语文概念、修辞句式、文言实词虚词等结合阅读教学清除讲授并严格检查落实。

2、对语法知识,专门开辟课时进行教学。关于这一点,或许因为这几年语法知识在考试中逐步淡出,甚至在教材中也被列入“附录”部分,有些语文教师便避而不讲。其实,这种做法完全出自于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语法在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工具作用,是对现在的课程改革和考试方式的肤浅理解,也是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甚至审题解题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语法知识不能不讲。

三、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迁移训练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关键步骤,但训练并非搞题海战术。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选题。选择与课内知识相联系的题目,题量适中,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即可。

2、注重讲评。讲评不是只讲答案,而是点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注重单元达标训练,及时巩固,适时提高。

四、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好多方面,这里我自选择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学习的纪录,也是复习和提高的依据。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应重点指导和督促检查,然而,由于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不同于其他学科,我要求学生采用笔记本和“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法进行,即在笔记本上作预习笔记和课堂练习,包括质疑和解答,在课本上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勾画不同的要点并相应的批注,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在读书时巩固理解。

2、培养及时整理归纳的习惯。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对知识及时地整理归纳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消化和整合的过程。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做知识卡片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工作。入学了说明文单元后,我指导学生制作说明文的知识卡片,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一般作用等分类整理归纳;学完了文言文单元,指导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分类整理,制作卡片,并定期进行展览和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双基的教学是一个纷繁浩大的工程,要切实抓好这一工作,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常常需要远远超过八小时之外的工作,但是,为了语文新课程的正确实施,为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切实提高,更为了母语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无怨无悔。

 

 

2006年元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05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