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范的错|一不小心“夸”出了错

杂文收录 2025-08-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例说表扬的负面影响赵显坤

近读一则访问学者在异国的真实故事:这位学者到当地一教授家做客,一进门,夸奖了教授的5岁女儿的天生丽质,并抚摸了她漂亮的头发。
如果把这位学者的举止告诉我们的读者,笔者敢说,100%的读者不会有什么异议。
且慢,请听听教授的意见和陈述:她为此要求学者向女儿道歉。
什么理由呢?她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真是儿。
这说明:夸奖,即表扬,掌握不好分寸,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不少教师渐渐摒弃“惩罚”手段,对学生实行多表扬、多鼓励,岂不知这一“多”又可能形成一种误导,造成不良后果。
从目前看,走入“误区”的表扬有这样几种:张口即来的表扬,过多过滥的表扬,分寸失当的表扬,好话多说的唯表扬等,以及这次形成“误导”的表扬。这些“表扬”的要害是,不实事求是,让学生或沾沾自喜,或盲目自满,甚而滋生一种投机取巧心理。
其实,这位洋教授并非一概不赞成“表扬”。她对这位学者说:“有一点,你可以夸奖她的,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听了教授的一番话,令人领悟到进行“表扬”的若干要素:
一、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表扬,具有“导向”作用,当然要肯定受表扬者的劳动和努力;从深层次讲,只有个人的劳动和努力,才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成员自身的成长与成熟。对之提出表扬,就是强化诚实、倡导奉献、体现公正,摒弃投机取巧,显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表扬,除了肯定受表扬者的行为以励其行之外,更重要的,则是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真假、善恶、美丑的是非观念,这对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比如肯定了那位5岁女儿的“微笑和有礼貌”,她就会收获一个认识,有助于形成她一生的积极处世态度和奋斗进取精神。
三、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学者按照国人的习惯表示友好,不想铸成“误导”,这不是一个不经意的疏忽,而是两种教育观念的差异所致。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问题。洋教授没有因为孩子的幼小无知而容忍“误导”,就是出自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对其权益的维护,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污染。我们的一些家长则不同,不习惯在人前表扬孩子,如孩子有了过失,则斥声连连:“你懂什么!”甚至“滚一边去!”全然不在意孩子的尊严和权利,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到陌生和茫然。
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老师青睐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实际是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可怕的是,这种后遗症也延伸到他们成人之后的行为上,比如当他到社会上当了干部,就喜欢让人“夸”,喜欢听奉承话,即使“夸”到了“夸张”的地步,也受之欣然,从不脸红;如果听了批评的话,则会产生报复心理,小到给人一双小鞋穿穿,大到置人于死地,甚至不惜以权试法。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相对于屡禁不止的“惩罚”现象,提出“多表扬”,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表扬”不适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位洋教授的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失为一个有益的警醒。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4日第3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015.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