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生讲座|王栋生的追求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教师人文素养:传道授业第一级台阶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虽然不像工农业生产的失误那样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但会隐藏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当其滋蔓之时,真是天命难回。”
“如果把那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极端的应试教学也称作‘教育’,是教育的羞耻,也是对教育的玷污。”
这些言辞尖锐的话语出自一位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教师王栋生。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如今“应试教育”盛行的前提下,提“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的。王栋生传达的只是一种理想,勾画的是教育的乌托邦:“要今天的人呼吸明天的空气,可能吗?”
可现实中的王栋生不仅在传达理想,更在创造现实,他并不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明天的空气”。“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明天,可是现在就把他对学习的热爱一扫而光,他还会有明天吗?”
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晚上9点多钟联系到王栋生时,他正和几位朋友聊天。后来得知,这几位朋友是三位30多岁的男教师,因为对应试教育感到“绝望”而聚到一起。
王栋生戏称他们是一群孤独者,这种孤独者组合总是吸引着那些对教育有理想、有反思的教师。这天晚上,他们磋商一套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计划,直到凌晨一点。第二天早上,王栋生还要走进任教的南京师大附中,8月31日学生开学,他不得不用一些精力去对付市里安排的“期初考试”。
对于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来讲,能够在王栋生所带的班级里读书,应该是幸运的:
他从来不给学生排名次,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下不了手”。
如果学生病假后来上课,他一向不要求补作业,“病后一般比较虚弱,等他痊愈了再说。”
遇到学校里急匆匆跑着上课的学生,他会伸手拦住:“别跑,小心摔伤了;既然已经迟到了,就慢慢走,下次不迟到就行了。”
需要读学生作文时,他会先问一句:“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在他眼里,学生是有思想的人,需要得到尊重。当教师多年,他从没让学生写过“日记一则”、“假期日记”那样的题目。“学生虽然小,也要给他们灌输权利意识,日记是私人隐秘的世界,有权不让别人看。”
他说,“教育的目的其实极为简单,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地活着,让他们像人一样地活得美好。”
与其他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不同,王栋生的情感经常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倾斜,有时并不在意一碗水要“端平”。
他学生的语文试卷上几乎没有出现过58、59、60这样的分数。他的理由是:如果给了59分,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有恶意,而给了60分,也会有家长认为是老师的恩赐。如果学生分数接近及格,他会给61、62,有诚实的学生找到他说总分算多了。他会平静地解释,这几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语文的状态。学生马上理解,老师是不想让他难堪,进而会更勤奋,因为下次如果再被照顾会很不好意思。“这些孩子将来更有可能成大事,或许会改变社会。再说,语文这个学科很难用一张试卷作出评价,当真这两分就能显出高低吗?”
一次批改完一个学生的作文,他给了76分。登记成绩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学生已经连续4次得了76分,如果第5次还是76分,他有可能对写作丧失兴趣。他把学生作文反复看了几遍,决定给82分。过了好多年,学生还清楚地记得那个82分,回忆起“看到成绩后,简直激动不已”。
他主张重视情感教育。
1999年高考前夕,班上有名学生夜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学校考虑到王栋生是老教师,要他去向学生宣布死讯,“这在我是多难的一件事啊!”全班同学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他终生不能忘记。
当时曾有人主张“尽量保密”、“淡化处理”,担心影响高考。但是王栋生坚持认为这是教会学生直面人生苦难的课堂,如果不让学生去送别,说明学生作为人,其人格情感是有欠缺的。那天倾盆大雨,全班同学都去送行,男女同学都哭红了眼睛。“不可否认,这件事对学生刺激很大。后来,一些同学的考分有可能因此低了几分,但是和此前相比,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有人性的人啊!”
可他的这些做法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有校长说:素质教育不过是媚雅,考取大学才是正经,犹如吃馒头和读诗,诗能吃饱肚子吗?只有选择吃饱馒头。
“他只宣传不吃馒头会饿死,但是他不愿承认,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在王栋生看来,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如果没有理想和追求,必然委琐无比。持那种消极言论的人,不配搞教育。 12
只是为了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找到好读的精神食粮
不久前,王栋生参与编撰了《现代教师读本》丛书《人文卷》。《人文卷》分为八个章节,贯穿其中的思想就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高贵的气质、平等的意识。对王栋生而言,这是项有意义的工作——为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作一些努力。
“通过快餐化的阅读就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试图把一些基本理念和精神标杆介绍给教师读者,至于如何去读,去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贯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编书的过程中,王栋生经常会把要选入其中的名篇读给学生听。
他记得给学生读摩罗的文章《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时,有些学生热泪盈眶,从中他们看出人对生命的追求,要好好活着,要时刻保持生命的冲动。黄永玉曾经对人说过:“年轻时读到巴尔蒙特这句诗,蒙着被子大哭一场。”在各地演讲时,王栋生把这首诗读给中学教师听,许多教师却没有反应,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这让他很不能理解。
而提到“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90%以上的老师不知道晏阳初是什么人。书中他特意选编了晏阳初的《在欧美同学会上的讲话》,“我一定要让中学老师知道谁是晏阳初。”
近年在一些地方和同行交流时,他还发现语文教师不读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每次报告做完,留下一点时间请老师们提问,老师们递上来的那些条子大部分是打听高考的。他很疑惑:“难道我们的教学工作除了高考就没有其他可谈的了吗?”特别是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骨干教师培训进修班,按年龄,都是各地的教学中坚,可是除了高考,他们往往就没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了。“我们应当看到应试教育的泛滥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的阻隔。”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甚至达不到文明社会的一般要求。”王栋生担心地说。有一则没公开发表的中学教师读书的信息,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有价值。某校教师个人每年人均购书的金额不到15元,而该校教师年收入年均3万元以上。
丛书主编钱理群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目标提得比较大,其实期待并不高。只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好书,包括经典的和现代的,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找到好读的精神食粮。”
在为《现代教师读本》作序时,钱理群写道:“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就是‘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致,心向往之
上海《教育参考》主编吴国平是这套丛书的执行主编,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与有共同追求的志同道合者对“人文素养”取得了共识:“要有独立的人格,有精神追求,有平等的意识,有强烈的责任与操守。知困而学,知难而进。”他推崇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现代教师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致,心向往之”。
他说,“教育”是一个大家都习惯的词。而实际上,大家都在说的教育仅仅是知识的训练,“古人说‘教书育人’,而今天的教育却是‘育分育人’。”表面上进了学校就是在实施教育的功能,而实际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基本的生存状态是围绕着分数转的。
“这种‘教育’是打了引号的,只有‘教’没有‘育’。只强调传授知识,而把育人的功能抹灭了。”他担心这样只会离真正意义上“对人的重视、关怀、全面发展”越来越远。
吴国平认为,在所有的事业中,只有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师没有理想和信念,是非常可悲的。“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怎么强调教师的作用都不为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王尚文教授这样描述“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当前的教师,看大地看得多一些,看天空看得少一些。”他有些担忧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教师都注重实用实际,对那些形而上的理念和追求考虑较少。
而王栋生却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人文素养的“楷模”,他呼唤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如果不能保证教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的发展伦理必然会走向荒谬。”他说,社会分配的不公,无所不在的金钱诱惑,教育领域的种种腐败,正在腐蚀一个时代的教育,这就需要大批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来管理教育,教师应该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教育的发展。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448.html
-
什么东西吸引孩子_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详细阅读
。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
-
[《钓鱼的启示》课文]我教《钓鱼的启示》详细阅读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
-
小溪为什么会生病|执教《小溪生病了》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在从脏到清的过程。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唱读、不顿读,训练学生能连贯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文中的一些叠词用得很有特色,如:“清清的、绿绿的”我指导学生第一个字读得短促些,紧接着读第二个字,第二个字音节可以稍延长,“的”字要...
-
执教是什么意思_执教《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 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这...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反思_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
-
镇定的女主人原文_《镇定的女主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镇定的女主人》这课,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存在一定的悬念,而要解开这个悬念,我采用了变序教学的形式。在创设了“眼镜蛇盘上脚”的情境后,引生入境,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情况紧急和女主人的镇定。尔后精读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易于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当学生明白...
-
看图说话学拼音|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2、培养学生正确的的击键的方法与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运用指法。 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后,新的语文教材在认识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汉字的拼...
-
【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详细阅读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
-
[一尊铜像还是一座铜像]《一座铜像》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显悟”体现在每一次朗读我都预设了要求。如:读描写小于连姿态的句子,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一、四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二、...
-
【如何讲成语故事】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详细阅读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讲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仓库,对学生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讲成语故事的训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注意循序渐进性 开始阶段,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