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生讲座|王栋生的追求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教师人文素养:传道授业第一级台阶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虽然不像工农业生产的失误那样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但会隐藏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当其滋蔓之时,真是天命难回。” 

    “如果把那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极端的应试教学也称作‘教育’,是教育的羞耻,也是对教育的玷污。” 

    这些言辞尖锐的话语出自一位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教师王栋生。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如今“应试教育”盛行的前提下,提“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的。王栋生传达的只是一种理想,勾画的是教育的乌托邦:“要今天的人呼吸明天的空气,可能吗?” 

    可现实中的王栋生不仅在传达理想,更在创造现实,他并不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明天的空气”。“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明天,可是现在就把他对学习的热爱一扫而光,他还会有明天吗?” 

    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晚上9点多钟联系到王栋生时,他正和几位朋友聊天。后来得知,这几位朋友是三位30多岁的男教师,因为对应试教育感到“绝望”而聚到一起。 

    王栋生戏称他们是一群孤独者,这种孤独者组合总是吸引着那些对教育有理想、有反思的教师。这天晚上,他们磋商一套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计划,直到凌晨一点。第二天早上,王栋生还要走进任教的南京师大附中,8月31日学生开学,他不得不用一些精力去对付市里安排的“期初考试”。 

    对于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来讲,能够在王栋生所带的班级里读书,应该是幸运的: 

    他从来不给学生排名次,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下不了手”。 

    如果学生病假后来上课,他一向不要求补作业,“病后一般比较虚弱,等他痊愈了再说。” 

    遇到学校里急匆匆跑着上课的学生,他会伸手拦住:“别跑,小心摔伤了;既然已经迟到了,就慢慢走,下次不迟到就行了。” 

    需要读学生作文时,他会先问一句:“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在他眼里,学生是有思想的人,需要得到尊重。当教师多年,他从没让学生写过“日记一则”、“假期日记”那样的题目。“学生虽然小,也要给他们灌输权利意识,日记是私人隐秘的世界,有权不让别人看。” 

    他说,“教育的目的其实极为简单,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地活着,让他们像人一样地活得美好。” 

    与其他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不同,王栋生的情感经常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倾斜,有时并不在意一碗水要“端平”。 

    他学生的语文试卷上几乎没有出现过58、59、60这样的分数。他的理由是:如果给了59分,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有恶意,而给了60分,也会有家长认为是老师的恩赐。如果学生分数接近及格,他会给61、62,有诚实的学生找到他说总分算多了。他会平静地解释,这几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语文的状态。学生马上理解,老师是不想让他难堪,进而会更勤奋,因为下次如果再被照顾会很不好意思。“这些孩子将来更有可能成大事,或许会改变社会。再说,语文这个学科很难用一张试卷作出评价,当真这两分就能显出高低吗?” 

    一次批改完一个学生的作文,他给了76分。登记成绩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学生已经连续4次得了76分,如果第5次还是76分,他有可能对写作丧失兴趣。他把学生作文反复看了几遍,决定给82分。过了好多年,学生还清楚地记得那个82分,回忆起“看到成绩后,简直激动不已”。 

    他主张重视情感教育。 

    1999年高考前夕,班上有名学生夜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学校考虑到王栋生是老教师,要他去向学生宣布死讯,“这在我是多难的一件事啊!”全班同学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他终生不能忘记。 

    当时曾有人主张“尽量保密”、“淡化处理”,担心影响高考。但是王栋生坚持认为这是教会学生直面人生苦难的课堂,如果不让学生去送别,说明学生作为人,其人格情感是有欠缺的。那天倾盆大雨,全班同学都去送行,男女同学都哭红了眼睛。“不可否认,这件事对学生刺激很大。后来,一些同学的考分有可能因此低了几分,但是和此前相比,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有人性的人啊!” 

    可他的这些做法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有校长说:素质教育不过是媚雅,考取大学才是正经,犹如吃馒头和读诗,诗能吃饱肚子吗?只有选择吃饱馒头。 

     “他只宣传不吃馒头会饿死,但是他不愿承认,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在王栋生看来,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如果没有理想和追求,必然委琐无比。持那种消极言论的人,不配搞教育。  12

    只是为了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找到好读的精神食粮 

    不久前,王栋生参与编撰了《现代教师读本》丛书《人文卷》。《人文卷》分为八个章节,贯穿其中的思想就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高贵的气质、平等的意识。对王栋生而言,这是项有意义的工作——为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作一些努力。 

     “通过快餐化的阅读就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试图把一些基本理念和精神标杆介绍给教师读者,至于如何去读,去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贯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编书的过程中,王栋生经常会把要选入其中的名篇读给学生听。 

    他记得给学生读摩罗的文章《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时,有些学生热泪盈眶,从中他们看出人对生命的追求,要好好活着,要时刻保持生命的冲动。黄永玉曾经对人说过:“年轻时读到巴尔蒙特这句诗,蒙着被子大哭一场。”在各地演讲时,王栋生把这首诗读给中学教师听,许多教师却没有反应,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这让他很不能理解。 

    而提到“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90%以上的老师不知道晏阳初是什么人。书中他特意选编了晏阳初的《在欧美同学会上的讲话》,“我一定要让中学老师知道谁是晏阳初。” 

    近年在一些地方和同行交流时,他还发现语文教师不读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每次报告做完,留下一点时间请老师们提问,老师们递上来的那些条子大部分是打听高考的。他很疑惑:“难道我们的教学工作除了高考就没有其他可谈的了吗?”特别是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骨干教师培训进修班,按年龄,都是各地的教学中坚,可是除了高考,他们往往就没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了。“我们应当看到应试教育的泛滥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的阻隔。”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甚至达不到文明社会的一般要求。”王栋生担心地说。有一则没公开发表的中学教师读书的信息,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有价值。某校教师个人每年人均购书的金额不到15元,而该校教师年收入年均3万元以上。 

    丛书主编钱理群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目标提得比较大,其实期待并不高。只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好书,包括经典的和现代的,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找到好读的精神食粮。” 

    在为《现代教师读本》作序时,钱理群写道:“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就是‘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致,心向往之 

    上海《教育参考》主编吴国平是这套丛书的执行主编,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与有共同追求的志同道合者对“人文素养”取得了共识:“要有独立的人格,有精神追求,有平等的意识,有强烈的责任与操守。知困而学,知难而进。”他推崇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现代教师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致,心向往之”。 

    他说,“教育”是一个大家都习惯的词。而实际上,大家都在说的教育仅仅是知识的训练,“古人说‘教书育人’,而今天的教育却是‘育分育人’。”表面上进了学校就是在实施教育的功能,而实际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基本的生存状态是围绕着分数转的。 

     “这种‘教育’是打了引号的,只有‘教’没有‘育’。只强调传授知识,而把育人的功能抹灭了。”他担心这样只会离真正意义上“对人的重视、关怀、全面发展”越来越远。 

    吴国平认为,在所有的事业中,只有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师没有理想和信念,是非常可悲的。“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怎么强调教师的作用都不为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王尚文教授这样描述“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当前的教师,看大地看得多一些,看天空看得少一些。”他有些担忧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教师都注重实用实际,对那些形而上的理念和追求考虑较少。 

    而王栋生却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人文素养的“楷模”,他呼唤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如果不能保证教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的发展伦理必然会走向荒谬。”他说,社会分配的不公,无所不在的金钱诱惑,教育领域的种种腐败,正在腐蚀一个时代的教育,这就需要大批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来管理教育,教师应该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教育的发展。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448.html

  • 【变形记作文教学反思】作文教学反思二

    激思维,扬个性   “仿新”毕竟不能等同于“创新”,但它却是创新必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那么,如何让学生写作的“仿新”发生质的飞跃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的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性思维,又名联想思维,即让学生由此观点想到另一观点,甚至是好几个观点。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储蓄人生》时...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做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思想”是什么?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辞海》上说:思想亦称观念,即理性认识。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借助阅读别人的文章,获取思想,再溶化成自己的一套想法,使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论处在喜、怒、哀、乐或困难挫折中,都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不会惊慌失措。 因为这一教育目的...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珍珠鸟教学反思简短_《珍珠鸟》教学反思

    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散文,文旨兼美,就我个人而言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过赏析文章本身,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通过课堂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我是用“呆了一会,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这句话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来让同学们发现“我”和...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阅读_阅读

    在在阅读教学中,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激活一潭死水,投下石子就会泛起圈圈涟漪,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同样也需要“石子”。   除排心理障碍。读...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生命的壮歌》|《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一课中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讴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礼,促使情感的升华。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先让学生观察羚羊,体会其生命的可爱。然后作了如下的描述:在密林深处,一群羚羊被狞猎队一步步逼上了悬崖。(随着描述,多媒体...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海天骄子指的是谁】《海天骄子》预习反思

    ①预习是一种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我把预习称为第一次自学。这个预习设计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构筑。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准备状态。通过这个环节的自学,学生自然生成了问题,并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了。而留底的问题又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②在预习乃至自主学习中,最...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现在的孩子缺乏什么_现在的孩子崇拜什么

    现代的孩子有许多崇拜的偶像,从歌星到影星,甚而是卡通片中的角色。在我们身边涌现出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些或伟大或平凡的人们,他们都有着高尚的精神品质,甘愿为国家、为人民牺牲自我,奉献青春。恰恰是这些最可爱的人,却经常被我们的青少年所忽视。在孩子心中,从未考虑过要把这些人去当作崇拜的偶像。 学完这三...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半截蜡烛》的故事】《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是要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是要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互相学英语_在互相学习中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 今年中考语文阅读题|今年中考阅读题趋向

    今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和教育性。选文内容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试题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意义和段落意思的完整理解,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着眼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要突出重点,注重覆盖面”的命题要求。 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题目设计得比较小巧、灵活,淡化了...

    发布于:2025-07-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