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及反思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实录和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4-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案例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
这是一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案例描述: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师:看看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去看什么?
生:“我”是谁呀?
生:“我”想到哪里去看看?
生:为什么“我”很想去看看?
师:(随机板书:看什么?谁?到哪里去?为什么多想去?)孩子们真会动脑提问,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他在我们学完课文后的收获也是最大的。以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会对自己提问题,都应该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示范读文,生标出几句话。
师生一起订正出3句话后,学生指读文,做到咬文准确,句子读通顺。同桌同学一起读文,注意同桌有错音纠正后再一起继续往后读。
各自自由地、语速稍快地读文,读完后思考:我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
全班汇报:
生:我读懂了“我”是写这篇课文的作者。
师:我们可以划去哪个问题了?
生:我读懂了我到北京去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
师:“遥远”什么意思?你能读出遥远来吗?
抽生,引导读好。全班齐读。
师: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说说我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吧。
生:升旗仪式时,很整齐,因为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穿校服。
生:我们都不准说话,要抬头挺胸站好。
生:手还要贴裤缝。
生:眼睛要看着国旗慢慢升起。
生:还要一起唱校歌。
生:还要严肃认真。
师:是呀,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够壮观的了,但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相比,还不够壮观,想去看看吗?
cai展示: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录像。
师:孩子们一起来读出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壮观吧。
生捧书齐读第二句话,师引导把“非常壮观”读重些。
师:可以划去哪些问题了?
生回答随机划去“看什么?到哪里去?为什么多想去。”
师: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们想亲自去看看吗?书中的“我”也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谁愿意把他的愿望给我们读读?
抽生读第3句。
师:听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多想去看看”说了两遍。
师:你们看这两个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都摇头。
生:不一样,第二句说明我还想去一点。
师:第二句重复后,把我很想去看看的愿望更强烈了,所以不一样。
生带体会读第3句,师指导朗读,强调“多想”读重些。
师指课题,问:谁能把你们的愿望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孩子们,捧起书,带着我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案例反思:
1、注重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围绕题目提问,目的是为了打开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敢于挑战的激情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消除疑问,为了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去感悟,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2
2、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让学生联系每周星期一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感受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伟大、壮观,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语言,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学生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使其身临其境,以至积极倾吐自己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感情。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394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