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课文_《秋姑娘的信》教学片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读“真”信 悟真情——《秋姑娘的信》教学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读信”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问题: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信上都写了些什么?
  2.创设情境,迁移想象。
  (1) 小朋友想亲眼看看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吗?
  投影画面:一只大雁衔着一张枫叶形信纸。信纸上写着:
    大雁哥哥:
      你们好!你们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路上可要多加小心啊!
                                      秋姑娘
  (2) 出示分别贴有青蛙、松鼠、孩子头像的枫叶形信纸,设问:秋姑娘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上又写了些什么呢?小朋友能读给老师听听吗?
  (3) 将枫叶形信纸分发给各学习小组,分小组讨论其余三封信的内容。
  (4) 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分别戴上青蛙、松鼠、孩子的头饰“读信”。
  3.感情朗读,自我体会。
  (1) 读了秋姑娘的这几封信,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说说自己的体会。
  (2) 让学生把第2~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要求朗读时要把秋姑娘对朋友的关心表达出来。
  (3) 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小朋友进行朗读表演。
  教学新意:
  一年级学生还不会写信,但他们向往着自己能写信,会读信。创“读信”的情境,正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心向往之”,学生怎么会不全身心地投入呢?“给大雁的信”是一个范例,为学生的合理联想提供了模仿对象。表演“读信”则让学生完全融入了秋的意境,这样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仅是充当了“读信”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发者、组织者、欣赏者,还学生主体地位,让们自由阅读,自我体验,自主创造。

《秋姑娘的信》片断赏析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如果能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把飘逸美丽的秋姑娘、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爱活泼的小松鼠、风中直立的小树及火红的枫叶等景象一一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实上不能做到每节课实现电教化,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走好阅读的第一步?说到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理解能力差,而且十分贪玩好动。不是你让他“探究性学习”,他就“探究性学习”,那如何在传统课堂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达到“活学乐背”呢?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先以看图激趣,学生在感受图画的色彩鲜艳时,让他们说说是什么季节吗?为什么?请他们按顺序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在学生看图说的同时随机出示词或词组进行生字教学,图文结合,使形象生动的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图促读。当学生能熟练地认读这些词或词组后,我边演边范读,使课文的内容和感情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读,男女赛读(当然这其间要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然后分角色表演,当然教师要注意当好“导演”的作用,指导学生练习提问题,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以演导思。如: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秋姑娘,动作可设计为“摘下片片枫叶”,其他学生练习提问。(如:秋姑娘你干吗?你要给谁写信?你的好朋友是谁?教师可引导秋天有哪些特征?)接着以演品读。把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一封封的信进行动作展示,学生旁白,并适当进行有机组合表演,学生配音。在演中读,在读中演,喜欢哪一封信,就自己多读几遍。读熟了,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边演边读,注意要互相评一评谁做得最好。全班都来演一演,读一读,看谁最棒。使学生“活学乐背”,激发阅读兴趣。最后以演悟读,你读懂了什么?你觉的还可能是给谁写信?12
  片段展示:
  ……
  师:谁愿意演大雁?(请了一个)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大雁都是一队一队的(就请了七个)
  师:大雁们,动身飞吧!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啊?大雁要注意听好了,要回答大家的问题哦!(“大雁”绕着教室一圈一圈的飞起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对话多元化)
  生1:大雁,你们要到哪里去?
  “大雁”:我们要到南方去。
  生2:大雁,你们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大雁”:冬天,这里的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到暖和的南方去
  生3:大雁,你们要飞多长时间啊?
  “大雁”: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吧。
  生4:大雁,你们会看见什么?
  “大雁”:白云、飞机、村庄、田野、小河……
  生5:大雁,你们遇到什么事?
  “大雁”:暴风雨、飞机、猎人、饥饿……
  ……
  师:大雁,秋姑娘在信里对你怎么说?
  ……
  教后反思:
  在执教《秋姑娘的信》时,本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基础,以演促读,以演质疑,以演导思,以演品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亲身体验,感受阅读乐趣
  《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才能谈创新提高。这就是在阅读目标方面强调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本人以挂图激趣,看图贴词,图文结合,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以演导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亲身体验,“走进文本”,在演中质疑,读中导思,“感悟文本”,演后自读,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读通读顺,启发思考,引导提问理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阅读训练,他们直呼的技能还不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学习阅读困难极大,如何扶好非常关键。因此,在课堂伊始,事先扫除障碍,把比较生疏的字、词、句、难度大的长句等揭示出来,逐一指导练读,等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读熟了,读顺了,学生再练读全文,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在阅读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抽象思维差、好奇爱动等特点,以演为线索,在演中导读,在演中质疑,边演边读,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在演、问、说中,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
  三、动身动脑,诵读悟情,提高阅读能力
  40分钟时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挺长的,如何让好动的孩子们上好阅读课?因此在后半节课时,我就是让学生站起来,动起来,说起来,读起来,在动作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读,学习有韵味的读,有感情的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55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