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二会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2、 石子、高脚瓶、 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小朋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大家都挺喜欢的。昨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指名复习生字)
  乌:乌云、乌黑、乌鸦;在写“乌”的时候,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多了一点就是“鸟”字了。
  办:办法、办公、怎么办
  围:围巾、围绕、。 终:终于。于:于是,终于。
  渴、喝:这两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渴:口渴了需要水,是三点水旁。喝:用嘴巴喝水,口字旁)右下部分容易写错,我们一起来书空: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再现难点字,比较形近字,复习环节扎扎实实。
二、学习课文
  小朋友生字学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先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
   ⑴ 第一小节的内容挺简单,现在老师不教你们,让小朋友自己学,看哪些小朋友有本领。我们自己看着拼音读读、想想,也可以同座交流,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 学生自读(出示:乌、渴、喝)
   ⑶ 讨论
     ① 小朋友们都读懂了吗?谁能用这3个字说一句话,老师从你们说得话中就知道你们有没有读懂。
       比较: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课文上说乌鸦到处找水喝,加上“到处”,怎么样?(乌鸦找了很多地方)
     ② 你还读懂了什么?(出示背景图,石头、乌鸦)
       这里有一幅图,谁能指着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看谁读懂了。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指着图说说。
       边说边做:(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指导:乌鸦看见平件瓶子里有水,真高兴!可是却喝不着,多着急呀。读第一节的第2句。
       “怎么办呢?”乌鸦一定在想办法。再读:怎么办呢?
   ⑷ 我们再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注意突出“到处、可是、怎么办呢”。(齐读)
   ⑸ 小结:小朋友真有本领。老师不教,你们通过自己学,把第一小节读懂了。
    此举采用了自学或同桌讨论法,意在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与同座合作讨论,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己了解文章第2小节的内容。
  2、第二小节
   ⑴ 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帮助乌鸦,好吗?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把瓶子打破、放入沙子、用吸管吸、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⑵ 小朋友想得办法真不少。一种把瓶子打破,一种把瓶子倒过来,一种把瓶子啄个洞;还有的想出了这样的办法:放入沙子……,共想了个办法。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课文第二小节,老师还是不讲,让小朋友自己学,大家一边读,一边想,看你们有没有读懂。123
   ⑶ 小朋友们读懂了吗?请小朋友再读一读句子,边读边做。(学生分小组演示)老师要从你们的动作里,看哪些小朋友真的读懂了。
     (提示:现在你们就是那只乌鸦。书上说乌鸦围着瓶子边走边想,你该怎么做?)
    教师把第二小节的解读,集中落实于“演示”设计上,突破了“烦琐提问”的积弊,同时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交流”的操作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所具有的弹性特点,适应了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客观规律。
   ⑷ 刚才小朋友边读边做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乌鸦,再做给大家看看。(指名上台演示)
     下面小朋友仔细看,看他读懂了没有?
   ⑸ 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① 乌鸦围着瓶子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学生表演)书上哪个词说出乌鸦想这个办法不容易?(终于)(板书:终于)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突出“终于”。
      “乌鸦”你也要把这一句表演出来。
    ② (边演示边讲词句)乌鸦不用手拿石子,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叼”)我们用两个指头做乌鸦的嘴巴,该怎么“叼”,大家试一试。提示:“叼”就是用嘴衔东西说“叼”。例如:把烟衔在嘴里,就可以说是“叼着烟”。
    ③ 乌鸦怎么不叼大石子?你们知道吗?(大石子放不进瓶子,瓶口太小了。)
    ④ (瞧,这只乌鸦放了一颗大石子,石子卡在瓶口了,就喝不着水了。乌鸦叼的是什么样的石子?小石子。)
    ⑤ 乌鸦叼起一颗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升高了一点儿,它又叼起一颗放进去,水又升高了一点儿。书上说瓶里的水怎么样了?(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如果把“渐渐”换成“很快”,行吗?
      出示句式: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读一读。
      (“渐渐”是一点儿一点儿升高,“很快”是一下子升高。因为放一颗石子就升高一点,一颗一颗地放,所以只能用渐渐。)“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
      例如:“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 “奶奶的病渐渐好了。”
    ⑥ 请小朋友读课文这一节的第2、3两句。
      看,乌鸦终于喝着水了。 板书:喝着水。
      指导:突出“叼”、“一颗一颗”、“渐渐”。要读得慢一些,突出一些。
    ⑦ 评价: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喝着水。它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好在哪儿呢?
      为什么乌鸦叼石子放进水中,不叼小木头块呢?(木头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
      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大石子呢?(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解决过了。)
      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沙子放进水里?(沙子太小,水很难上升,太慢了。)
      小结:乌鸦想到小石子比水重,放进瓶里,就沉到水底,占了水的地方,水就被挤到上面来了。
    ⑧ 乌鸦的办法想得好。刚才,我们也帮乌鸦想了好些 办法,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办法比乌鸦想得好。
     (啄个小洞、用吸管吸、小瓶子抱着喝、请另一只乌鸦帮忙……)
      我们开动脑筋比乌鸦还聪明。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真有趣,我们一起再读课文。123
  2、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后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着了水。它喝着喝着,心里美滋滋的。想想这时乌鸦会说什么呢?今后,遇到了困难要。
  3、你觉得这是一只(   )的乌鸦。
四、补充阅读
  1、乌鸦开动了脑筋,终于喝到了水。你还知道哪些爱动脑筋克服困难的故事。
  2、在大森林里有一只大公鸡,也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故事。(齐读课文)
  3、公鸡在路上遇到了谁?(狼)狼假装和公鸡很友好,还要和它一块儿走,狼其实想干什么?(吃掉公鸡)公鸡是怎么说的(后面还有狗)为什么这样说?(狼最怕狗了)狼听了就逃跑了。
  4、公鸡如果不动脑筋会怎样?(被狼吃掉)动脑筋,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5、谁愿意做公鸡,狼,上台表演。
  教师适时补充课外阅读《聪明的大公鸡》,进一步巩固了寓意,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只有多思考,多动脑,才能解决困难。
五、总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并补充阅读了,《聪明的大公鸡》。小朋友平时遇到困难,也像乌鸦,公鸡那样,多动脑,多思考,那你一定会解决困难,变得越来越聪明。
【总评】
  唐老师执教《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整堂课真正确立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很好地落实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愉快。  魏银珠(评析)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85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