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简介】
  《乌鸦喝水》是“手和脑”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培养学生做事要善于动手和动脑,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
【学习者分析】
  1、六、七岁孩子的思维还仅仅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在这个时期如果注意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是非常有力的,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2、通过前一段的教学,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懂得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是小组合作时组里发言的同学比较集中,只有那么一两个同学经常发言,而有的同学在组里却不爱说话,小组里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教学、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教学媒体】课件“衔”的演示,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难懂的词语。实验用品:瓶子,小石子。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适合的,细长的瓶子,(可以是可乐瓶等和小石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理念交流课外知识,导入学习  1、通过观察,说说小乌鸦的样子。

  


  2、朗读课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小乌鸦的样子。尤其是突出乌鸦的嘴长,但根部却有一些粗这一特点。

  2、板书课题。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也可以通过问别人来解决困难。



  2、小组内读课文。

    (可以先在小组内分工,每人读一段,再开始朗读,朗读时注意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朗读。

  4、评价同学朗读情况。(标准:是否准确)  1、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读音。




  2、巡视小组朗读情况。







  3、组织好学生评价朗读。

  教师重点指导:

  ①“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要注意读正确。

  ②“想了一想”一词要连读。
③指导同学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的停顿读好这句话。  1、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利用拼音读课文。

  2、评价能力的培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也可以把全篇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1、指导学生想想课文 讲了什么事?

  2、指导学生可详细或简略说。  培养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能力。质疑,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1、自己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画上“?”。





  2、小组交流问题,对于较容易的问题同组就可以解答,仍然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3、全班讨论,提出问题。(可以分别就课文内容和课文中不明白的词语提出问题。)





  4、同学探究问题。

   ⑴ 先找到可以解答问题的段落,再读一读,讲一讲。

   ⑵ 小组合作解决难点。

    ① 先自己准备好实验用品,并说一说用的是什么样的瓶子。

    ② 小组分工好后,做实验,并注意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

  5、理解课文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
要读出“乌鸦着急”和“乌鸦高兴”的语气。  1、引导孩子说一说读了课文有哪些问题。

  




  2、对于词语方面的问题及时解决。像“许多、到处”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去体会。

 “衔”字通过让学生看课件,直观感受,加以体会。



  3、对于学生提出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
  




  4、组织学生做实验来突破“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这一难点。

   ⑴ 让孩子拿出带来的实验用品,看看是否符合课文中的要求。

   ⑵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关注孩子们做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如学生是否一个一个放石子。学生是否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





  5、指导学生理解后有感情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体差异。
 

 
  4、扩展学生的自然学科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发散思维  1、学生想象,找出更多的办法。



  2、分析这些办法的可行性,选出最佳办法。

  3、体会小乌鸦非常聪明。  1、为学生创设情境,你是小乌鸦,你会怎么解决问题呢?


  2、思想陶冶,让学生以爱动脑,勤思考为荣。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切实可行的办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8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