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设计]《所见》教后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所见》教后记
  《新课标》提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氛围,如果在课前就能及时地创设出来,那么,就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上古诗《所见》这课时,教师在导语时说:《所见》是古代诗人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人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天真可爱的小牧童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这个牧童。(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看牧童)这样设计导语,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对这个牧童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要了解课文的欲望,了解牧童的欲望,真正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古诗《所见》教学课后感
  那天教学古诗《所见》,我先从课题释题入手,“所见,就是所看到的。那么课文中写谁看到?看到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不一会儿,有几个同学读好举手了。我先请第一组的汪铖旭发言。汪说:“老师,我知道课文中是写牧童骑在黄牛上,看到树上有知了……”很多同学感觉答案差不多,纷纷把手放下了。我心想:一年级的孩子,能读通课文,理解到此也挺不错了。微笑着表扬他。接着,环视四周,发现一只小手还一直举着。原来是第一组的楼程远,非常聪明的一个孩子,有独到的见解,经常语出惊人。不知这次又有什么高见?于是,我笑着请他发言。楼说:“老师,我不同意汪铖旭的看法。”我一惊,疑惑地说:“说说你的看法。”楼接着说:“课文中应该指袁枚所见,他看见牧童骑在黄牛上,在林子中听见知了的叫声,看见知了,想捉知了……”“你怎么知道的?”我追问了一句。“我从书上读懂的,因为他说‘牧童骑黄牛’,而牧童不会叫自己牧童,那肯定是作者看到写的……”小小的年纪,深入文本,竟有如此理解,说得有根有据,不简单啊。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说:“你真会读书,真会动脑筋。我想和聪明的你握握手……”我和他开心地握手。
  蓦然想起“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
  赞叹上等生聪明能干的同时,又在担忧,像这样能读书,上课能认真听的孩子太少了。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了无生气,悄无声息,看了让人泄劲。如何让孩子们每节课都积极参与到其中,真的是要好好研究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了。另外,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也是一项难题,值得研究。

 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所见》教学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强调学生主动的实践和探索,这就需要兴趣作为他们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文的兴趣,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呢?我认为:课堂上教学方法不要生拉硬套,要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老师要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样学生会时刻启迪着你该怎样去做。
  例如,在学习古诗《所见》这课时,我刚板出课题,有几位同学就把小手高高举起来。我问她们有什么事,孙莓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首诗我己经会背了。”相继举手的几个同学也说会背了。我被她们的行为启迪了,灵机一动,何不如让她们教其他同学呢,于是我便说:“这节课,你们几个会背诵的同学轮流来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读,好不好?”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本来对本节课己没了兴趣的她们,这时兴奋起来,那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被激起了。她们兴致勃勃地教起同学们,同学们也以羡慕的目光看着她们。跟着她们一遍遍地朗读起来。大约十分钟过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这就是儿童的特点,干什么事就只有几分钟的热情。我又提出新的目标:“老师再给你们6分钟的时间自由练习背诵,6分钟过后四个小队赛诗,看哪个小队同学都会背。他们将得到‘古诗大王’智慧星。” 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新的目标的提出,剌激了同学好胜这一兴奋点,都积极主动练习背诵。可是会背的同学还是无所事是,我正在想应该让她们干些什么时,突然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画画玩行吗?”这句话使我豁然开朗,打开了我的思路。学生又一次启发我该怎样做,画画是儿童最喜爱的学习方式。12
  于是我把几个会背的同学召集到教室的后边,对她们说:“你们画画可以,老师有个要求,就是给所见题幅画,也就是要把诗意用画表现出来。她们一听,阅读课还可以画画,高兴起来。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征。学习方法的刻意求新也是必然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一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儿童的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特别强烈。他们几个信心百倍地研究起诗意画起画来。其他同学听说可以画画也纷纷要参加,我因势利导地说:谁能背下来就可以画画,同学们纷纷积极主动地抢着背诵。那后边的同学经过他们自己讨论、研究,决定选两幅画来表达诗意:一幅是孙器同学画的: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嘴巴张得圆圆的。她说:“这就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另一幅是史可同学画的:牧童紧闭双唇,骑在牛背上,手己伸向树干。她说:这就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尽管画画得不够精致,可诗意却表达的淋漓尽致。结果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会背古诗,而且还攻破了诗意难理解这一难关。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为想方设法地增加课文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保持极大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提出层次不同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昕取同学们的建议。它会启迪我该怎样做,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快乐学习幸福地成长。从而使我在教学水平上得到提高,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我也从中获得快乐,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起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4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