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课文 7 棉鞋里的阳光(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段及其评析刘国兴文戈老师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刚才,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又认识了13个生字新朋友,还把他们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读再认。下面请小朋友们再听朗读录音。(放录音)生:(急切地)错了,错了!题目是《棉鞋里的阳光》,不是《棉被里的阳光》。师:(惊讶地)错了?糟了!录音后忘了核对课文,出错的地方肯定还不少。那就请大家合上课本,从头听起,找找老师的错,谁找出最多,谁帮助老师也就最大。(学生听完录音,互相交流核对纠错情况,纷纷发言指出错处)师:瞧我,太马虎了,一篇文章读错12处,大家帮我指出来了,谢谢大家。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文,边听录音边找错,将录音与原文对照分析,举出实例,说明原文为啥更好。发言时先读原文,再指出录音错误,最后说清原文为啥好。(再放录音)生:“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录音少了“给奶奶”,不清楚晒谁的棉被。师:是呀,丢了“奶奶”,(生笑,指出:“是‘给奶奶”’)对,丢了“给奶奶”,晒的棉被可指**的,也可指小峰的,看来说话写话还得交待清楚对象才行。生:“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录音少了“一点儿”,没原句好。师:怎么没原句好?这不是更简洁吗?(生窘迫,师轻拍其头)老师打你疼吗?(生:不疼)“不疼”与“一点儿也不疼”有区别吗?生:老师没有真打我,一点也不疼;棉被没沾水,还有妈妈晒,一点儿也没湿,所以——生:(接话)所以小峰才更加好奇:“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师:很好!生:“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录音成了“他把奶奶的棉鞋放在阳光晒不到的地方”,少了“轻轻地”,多了“不”,“摆”改成了“放”。师:听得真仔细,可录音怎么没原文好呢?生:多加一个“不”字,棉鞋就晒不成,因为没阳光。师:对了,多加一个“不”字,把句意都搞反了,看来说话写话,这个“不”字不能乱用。生:少了“轻轻地”,奶奶会被声音吵醒。师:吵醒?生:小峰晒鞋“轻轻地”,就没声音,奶奶就睡得很香甜。师:谁能用“轻轻地”说句话吗?生:我睡着了,妈妈轻轻地给我盖好被子。生:我闹脾气了,爸爸轻轻地打我屁股。生:爸爸写东西时,我轻轻地端杯水放在他面前。师:说得真好!那“放”改成“摆”怎就不好呢?(生沉思,师顺手从粉笔盒中捏了两支粉笔轻置于桌上)这是“放”,(又拿出两支粉笔,先轻放一支,又并排放一支),这是“摆”,整齐地放。下面就请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峰晒鞋的经过,谁愿表演?(一生表演,余生评议表演效果,再次体会“轻轻地”、“摆”的含义)师:请想象一下,奶奶知道小峰替她晒棉鞋会怎样说?小峰会怎样回答?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练习说一说。(指名两位到讲台前说)生(扮奶奶):乖孙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老人,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生(扮小峰):奶奶,老师说,好孩子应该“尊长辈、懂礼貌”,我不光要为您晒鞋,还要帮您做好多事呢!师:如果你就是小峰,你还会帮奶奶做哪些事呢’!生:我还会帮奶奶晒枕头、晒棉袄、捶背、盛饭……【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文老师特意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故意用增、删、改等方法“篡改”课文12处,再制成朗读录音,让学生挑刺,“帮助”老师找出错误所在,利用商讨策略,先合上课本倾听,再翻开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边演,为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提供了放矢之“的”。六七岁的孩子上课易于疲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给“权威”挑毛病,在“助人为乐”中成了真正的“发现者”,通过近似竞赛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创造了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具有争强好胜特点的学生们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形成了“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2345《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一(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读课文,画生字。2.借助拼音读生字。3.整体感知生字的字形。4.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二)交流讨论,识字写字1.识字。(1)出示生字卡,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并介绍识记的方法。(2)听的同学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听谁的介绍记住的。(3)老师总结提示。2.写字。(1)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听写。(2)生字笔画书空。(3)出示田字格纸或小黑板,学生临写,看谁写得最到位。(4)自由练写(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妈、奶、放、收”)。(三)自主尝试,朗读课文1.朗读接力赛。(一人读一句,如正确,下一人接着读;如有错,下一人再读,直到读正确为止)2.你能读对、读通哪一段,就请大胆地试一试。3.读妈妈、小峰、奶奶说的话。4.分角色朗读全文。(四)提问讨论,理解课文(分大组围坐)1.分大组抢答老师的提问(组员没答完整,同组人可补充)。如:(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2)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2.分组讨论,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3.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解答。方法:每组派代表站在前面,向下一组提问,下一组的组员共同解答,老师裁判评分。目的: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五)看图读文,解说图意1.看图找出对应的段落来读。图一:男生看,女生读图二:女生看,男生读2.看图解说,评优秀解说员。评价标准:(1)态度大方、热情;(2)语言生动;(3)配上相应的动作。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1.你家都有哪些人?他哪方面值得你夸奖?2.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 《棉鞋里的阳光》a、b案学习目标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教学重点认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太平区建业小学 时璐莉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出示课件,教师叙述课文内容。2.请你们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4.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相互交流)2.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识记生字的办法识字。3.汇报并挑选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1.小组交流。2.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要注意读音的字词。3.老师相应指出字词。4.请小老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6.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四)读顺课文,发现感知1.把生字宝宝请回到课文中你们能不能读好?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4.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5.边读边想,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12345(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1.读了课文,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2.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六)看图对文,情感升华1.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与插图相应的段落。2.想一想:小峰这样做,妈妈会说什么?奶奶会说什么?板书设计《棉鞋里的阳光》棉   照   晒   被   盖   午收   脱   躺   合   眼   晴第二课时(一)交流讨论、巩固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2.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3.挑选会认的字说词语,要说出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怎么知道这个词的。(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1.上节课我们和小峰做了好朋友,这节课你们想不想再和小峰牵手,更进一步了解小峰呢?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把课文读懂。①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更暖和)②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棉鞋里也有棉花”,晒过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阳光”)3.学生进行交流,感悟课文。4.学生分别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指导。5.学生自由读,读出奶奶、妈妈,小峰说话时的语气,体会情感。6.小组再练读,以给画面配音乐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7.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8.全班汇报读。(三)理解课文,说话训练结合理解课文,进行说话训练1.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先读一读。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先书空、再写字。4.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完成所有的字。5.学生练写。(五)课后作业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板书设计7  棉鞋里的阳光体贴长辈教学案例(二)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阳光能带给我们什么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学生齐读)3.学习“棉”字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师生共同质疑)二、感知,学习课文字词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2.再读课文,用“○”圈出文中的生字。3.生字教学。(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2)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3)摘掉小帽(擦去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例“午”—“牛”区别。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5.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3.小峰知道了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7.总结,教育学生从小要关心老人。12345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五、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左或结构的字:妈、奶、放、收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1.上节课我们交了很多生字宝宝朋友,不知道小朋友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3.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稳。4.先给词语找朋友,再连线。晒      盖     收      脱      睡      合棉衣    午觉    眼睛   棉鞋    棉被    棉花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了什么?2.指名读第5—8段,课文又写了什么?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可按座位,也可分大组围坐)1.分大组围坐抢答教师的提问(组员没答完整,同组人可补充)如:(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2)奶奶感到怎样吗?为什么?2.分组讨论,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3.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解答。方法,每组派代表站在前面,向下一组提问,下一组的组员共同解答。四、看图读文,解说图意图一,男生看,女生读图二,女生看,男生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1.你家里有哪些人?他(她)做的哪些事值得你夸奖?2.你关心过家人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板书设计棉鞋里的阳光xiàojìnɡ     孝  敬  老人 编辑短评:a、b两教案各有特点。a案能根据课文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说句训练,且让学生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如b案在收写字形上再给予细致指导更为好。(王贺玲)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 执教:厦门市湖里区高崎小学 陈金羡【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合”。【片段】师:(大屏幕出示“合”):谁能从课文中找出含有朋友的句子?生:(争着举手回答):“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大屏幕出示。)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个新朋友的长像?小组讨论一下。(各小组热烈地讨论后,全班交流。)生:我想用“减一减” 的方法记住它。把“哈”字的“口”去掉就是“合”,我帮它找朋友:合力、合理、合眼。生:我也要用“减一减” 的方法记住“合”字。把“盒子”的“盒”去掉皿字底、把“给”去掉绞丝旁就成了“合”。(下面有学生小声说:“怎么同我想的一样?”)师:能借助老朋友记住新朋友,这个方法不错!生:(早已将手举提得老高)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师:请说。生:“合”的形状像一座小房子。师:嗯!你真会想像!(此时生的情绪已被调动,争着发言“老师我还有办法……”)生:老师,我在哥哥的考卷上见到过“合格” 的“合”。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生:我在花店见到过“百合花” 的“合”。生:我的方法更好!我用“一人一口酥” 的故事记住它,这个故事是我在故事书中看到的。(下面有学生小声说:“‘一人一口酥’是什么意思?”“快说!”)生(骄傲地、绘声绘色地):这是讲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曹操和部下杨修的事……(大家听得入了迷,一听完,就不由自主地鼓掌。)生(激动地站起来):老师,我们给他“巧嘴巴奖”吧,他故事讲得真好!(注:学生的“成长足迹” 中“我的课堂表现”一项中设有“金点子奖”、“巧嘴巴奖”、“亮眼睛奖”、“长耳朵奖”、“大胆子奖”、“积极合作奖”。)生:我觉得应该再给他“亮眼睛奖”,因为他爱读课外书。生:我想送他“金点子奖”,因为他的这种记字方法很特别。师:李佳识字的办法好,大家的建议也好!看来,我们班要产生更多的识字大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12345【点评】学生自主识字的潜能真叫人惊叹!这与教师平时一贯的引导、鼓励是分不开的,由这个关于“合”的字形教学片段可见一斑。本片段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仅仅是为了识记一个“合”字,但其中却渗透着多种识字方法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将识字与生活、课外阅读紧密联系,拓宽了识字的空间,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开发其自主识字的潜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会认会写一个字。“课标” 强调,识字教学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正是基于此,陈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为其提供展示的机会。本片段的另一耐人寻味之处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时时关注。“巧嘴巴奖”、“亮眼睛奖”、“长耳朵奖”等奖项的设立,体现了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美璎)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1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