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静夜思》教学设计 反思 点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cai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
1、看中秋赏月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人们在做什么?
2、屏幕演示:李白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二、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故事导入:
在远古的唐朝,同样是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着苍茫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月儿圆了,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人间最温暖的时刻。他只身一人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写诗来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3、课件演示揭题:《静夜思》 
三、认识二类字
(1)、读围裙妈妈身上的字宝宝:
过渡:课前小朋友们已预习了课文,都知道这首诗里有10个生字宝宝。现在它们都躲在围裙妈妈的身上。谁认出它们,我就把字宝宝奖给他。(请得到字宝宝的同学带读生字)
字理分析“床”
(2)、字理分析“故” “故”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呢?(古字加个“攵”就是故,组词“故乡”)
生字宝宝找妈妈:
过渡:现在呀,围裙妈妈可想念她的孩子了,她正在找他们呢。听——围裙妈妈的呼唤:“后鼻音宝宝,你们在哪儿呀?”生齐读后鼻音生字:静、床、光、望、乡。“整体认读音节宝宝,你在哪儿呀?”生齐读翘舌音生字:夜。
(3).生字宝宝找家:生字宝宝在这首诗中也有家,看看谁能最快回家。
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大小声读,开火车读等)
(4).只留“静”字在屏幕。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题。
三、释题
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说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说明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四、学习第一二行诗
1、诗中哪两句写“夜”呢?读一读,用笔圈出不懂的字词。
释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疑:好像。霜:小朋友们见过霜吗?冬天的早晨,在地面上结成的白色小冰晶就是霜,摸上去又冷又湿。
说诗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2、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1234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五、学习第三四行诗
1、哪两句诗写“思”?读出来。
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他举头做什么,低头做什么?谁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看课件,认真观察诗人是怎么举头、低头的。给你什么感觉?(沉重,伤心,难过)
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这句诗到底该怎么读?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
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六、激情渲染,吟诵古诗
1、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 会想到哪些亲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来。
思念朋友——摇头晃脑读诗
1)老师在小朋友们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了淡淡的乡愁。你想李白会有怎样的朋友呢?他们常在一起做什么?(秀才,读书)见过以前的秀才读书吗?(古人读诗常常是摇头晃脑地读的,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
2)想起了朋友们,李白不禁拿起书本,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
3)请大家一起摇头晃脑地读读《静夜诗》
欣赏课件:古人读诗
唱读: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人们还把这首诗成了歌曲唱起来。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唱唱这首诗吧!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
七、总结
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读这首古诗,尽情地读尽情地演吧!
小朋友们,看着你们读诗,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小诗仙们,回家后把这首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家人听吧。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很多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教学中,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首先,通过动情的故事讲述引入课题,再播放课件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读围裙妈妈身上的字宝宝学习全部生字,再做“生字宝宝找妈妈”的游戏认读后鼻音“床”“光”“望”“乡”;“生字宝宝找家”让每个生字回到诗中。然后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这些游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1234
在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这一部分,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与文本充分地对话,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关键。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因此,要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课前,我搜查了大量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把这些材料整理成很能打动人的描述,学生听后对李白的处境深表同情。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古人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而此时再播放李白深情朗诵呤唱《静夜思》的课件,再让学生表演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用《中国功夫》的曲调唱诗等等。最后我引导说: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人们还把这首诗成了歌曲唱起来。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唱唱这首诗吧。学生的情感空前激动,人人都静静地听着乐曲,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教后评析:
一、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读。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吴老师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孩子们的回答是精彩的。
二、多种形式识字。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吴老师的课堂摒弃了机械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识字与游戏紧密结合,,催生了课堂的魅力,而且提高了课堂识字的效率,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字宝宝躲进了围裙妈妈的身上,围裙妈妈想念他的孩子了,后鼻音宝宝,整体认读音节宝宝,在哪,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去掉拼音读,读好了,小动物又来的,开火车。等
我们去上海听课,感受最深的是黄亢美老师的课,听了他的课,我们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天吴老师教学“床”一字,所采用的是演绎明理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突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吴老师执教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1234
四、激活形象,促进情感的形成和生发
    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与文本充分地对话,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关键。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因此,要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在本课的教学中,吴老师的语言的动情的,有感染力的,如……
等等的教师语言,让学生们不断入境,朗读时就更有情趣了。往往也能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五、淡化技巧,张扬个性色彩的朗读
    新课标中指出: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感情朗读是个性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今天吴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举头抬头时,就处理得十分得当,她通过让学生欣赏动化中李白抬头低头的动作,从而领悟到一个“慢”字,这比教师空洞地说慢与快等技术指导来得好得多。从今天的朗读指导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读诗不能光从技巧上去指导,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字里行间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因为同一句话,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语气更是各不相同的,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读只有是自己的体验也一样是有滋有味的。
六、一点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备课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优点还是很多,但我也说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探讨:今天教学中吴老师让学生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这一环节吴老师引导得很辛苦,孩子们终于说出老婆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大大破坏了诗的意境。中午,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我们备课真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备课,在孩子的生活经验中,他就是没有想念妻子和儿女这一情境,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就是只有想念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如果,前面背景介绍中有一些铺垫补充一下他们生活经验的就会好得多了。今天的这一情况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想了一下,为什么试教的时候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背景介绍时的语言有所不同,原来我用了在这冷冷的月光中,他的妻子怎么不为他添件衣服,他的孩子怎么不为他端杯热茶。……孩子们自然后面也会想到他会想他的妻子,孩子。而今天吴老师把这段话改得更优美一些,没有一个人给他……没有一个人给他生火盆。在后来孩子们就只能依据他的生活经验来想李白会想什么了。(评析教师:游清华)
连彩虹补充:整节课成功地创设出了很美的意境,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摇头晃脑读,唱读等,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如果在学古人摇头晃脑读时让学生站起来读,效果会更好,学生更有发挥的余地。
谢志红补充:做为教师应当倾听孩子的发言,当孩子的表达有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
黄桂美补充:整节课识字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要照顾到全体,围裙妈妈身上的字只有少部分孩子看得到,要注意字要贴高些,识字教学还要扎实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2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