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和说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第三课,是首儿歌,共六行三句,描写了江南水乡如画的美景。儿歌文辞流畅富有韵味,情境优美易于想象。
教学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语言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念”、“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己和生命”。六—七岁的儿童注重事物的表象,想象力丰富。我抓住孩子的这一特征,用美丽的景色、艳丽的色彩吸引他们的眼球、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游历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然的崇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把这节课上成学生、我、儿歌间交换思想和想象力的过程。
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认识,我对《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进行了以下设计和安排:
2教学目标
3知识目标
4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出喜爱之情,会写生字。
5理解“江南鱼米乡”、“画中游”。
6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6情感目标
感受文章之美,文字之美,江南水乡之美。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美景,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学习重点
1、理解“江南鱼米乡”、“画中游”。
2、感受文章之美,文字之美,江南水乡之美。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美景,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再现画面,产生共鸣。
5过程设计
6画面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游玩一番,可以吗?(师板书:江南游)
2)这里的“江”指的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我们通常把长江以南的地方叫“江南”。(师板画长江示意图,同时介绍江南水乡的特点,引出并板书“小小竹排”,贴出竹排图)
3)师指图说:一会儿,我们就坐上这小小的竹排到江南的一条小河上看一看。(学生顿时兴奋起来。)
(设计意图:导语中一再强调江南,并简单画长江图,借图指示江南位置,意在给学生一个印象——江南和水是分不开的,同时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4)师追问:你能想象出那条河里有什么吗?(师随手画出河的轮廓)
生:有小鱼、虾……(师画)
生:有水草、石子……(师画)
师追问:河两岸有什么?
生:有花、草、树。(师画)
生:有禾苗。(师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思维才会如水般泄出。)
师指黑板:美吗?这就是同学们脑海中的江南美景。我想象中的江南美景是这样的——(播放多媒体课件,师配乐诵儿歌。学生看得很认真,不时发出“啧啧”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想象的画面再现在黑板上,加上多媒体画面的播放,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并将画面与儿歌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语:江南景美人更热情!让我们坐上竹排跟随这位小朋友出发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儿歌,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学生的已经被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记字速度很快。)123
3、细读课文入境悟情
1)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这才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第一句中学生读后填空:
【a】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设计意图:学生填空的同时,师问:因为小竹排在哪里流——生答:水里。所以“流”字的左边是一个——生答:三点水;小鸟用什么唱歌——生答:嘴,所以唱字左边是——生答:口字旁;鱼儿在哪里游——生答:水里,所以游字的左边是——生答:三点水。通过本环节使学生通过字意记字,这样记得牢,也很自然)
【b】师问:小竹排是怎么流的,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师作手势:这样叫顺水流吗?生:不是。师问:那这叫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顺”和“逆”,感受小竹排的轻快)
c:放动画,展示“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的画面。(学生看得很高兴,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
d:师问:美吗?
生答:美。
师追问: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
生大声朗读,有的同学还做着动作。
指名读。
师评:“真美啊,我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景色。”或“还不太美,能读得再美一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字意、句意、再现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到美,才可能读出美的感觉。)
3)学习第二句,体会“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的美景。
a:师版画一棵树并问:这是“密”吗?(生:不是。)那怎样才啊“密”呢?
生:一棵挨一棵,看不到缝。
师画很多树。问:是这样吗?
生:是。
师再问:那你能读出树木很密的感觉吗?
生读(其他学生鼓掌)
师问: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他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
b:师:我觉得说禾苗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说“绿油油”呢?
生:因为很绿很绿。
生:绿地都出油了。
师追问:那你能读出这种绿得出油的感觉吗?
生读。(其他学生鼓掌)
师:咱们也像他一样读读这句话可以吗?
生有感情得读。
4)读了第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生问:我不懂什么是“鱼注乡”?
生问:为什么说是画中游?
师:“谁知道。”
生:鱼米乡就是那里的鱼和米都很香。(全班同学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要笑?
生:“乡”不是那个“香”。
师追问:那“乡”是什么意思?
生:是地方的意思。
师:那你知道“鱼米乡”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
师批黑板:你们看这是那里的景色?
生:江南。
师:这里有很多河,河里有很多——生答:鱼。河两岸有很多——生答:禾苗。
师:禾苗长大后就是稻子,它的果实经过加工后就是我们吃的大米。因为这里有很多鱼和米,所以把这里称作——生接“鱼米乡”。
师:我们新疆有很多很多的瓜果,所以把新疆叫作——生接:瓜果乡。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让学生理解“鱼米乡”的意思,加深对江南景色的认识,同时拓展知识,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123
师指着黑板:江南美吗?
生:美。
师追问:美在哪儿呢?
生热烈地讨论。
师深情地说:难怪儿歌里要说小小竹排——生:画中游(师版书:画中)
师:你们喜欢这美的像画一样的江南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就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吧。
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充公利用孩子形象思维丰富的特征,借助图形理解难点。再现画面使孩子眼前有美景,心中有画面,心中有真情。)
4、学习生字执导书写
1)师:学完儿歌,你还记得里面的生字吗?
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记字情况。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爱挑战的特征,用语言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2)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都有一个“口”字。
生:“口”的形状不同。
师:对,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它们不只形状不同,笔画也不同。“日”的第二笔是横折钩,其它的是横折。(版书这两个笔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印象会更深刻。)
师范写,生描红。
5)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师:游完江南美景又学会了生字,现在让我们看着黑板回味一下那首儿歌,看黑板背一背。
2)师:今天我们到美丽的江南去游玩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鱼米乡”的意思。
生:我学会了很多生字。
生:我看到了江南的美景。
生:我知道了新疆是“瓜果乡”。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同时把课堂的重要环节进行回顾和提炼。)
三、回顾与反思
针对低段儿童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规律,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两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即运用多媒体,以生活展现情境,把学生带入大自然,把鲜明的情境展现在孩子眼前;以图画再现情境,把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孩子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加强孩子的真实体验,引发孩子和书本和教师间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05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