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案两课时_《口耳目》教案和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学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
 2.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初步了解识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古文字、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识字,读准字音
 1.我们许多小朋友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今天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
 出示汉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鱼、石、网、刀、每人发一张写有生字的纸条。
    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请你拿出笔,在纸上圈出你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这些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教师了解学生对各个生字的学前情况)
 2.谁来读读你认识的字,还可以给它找个朋友。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读。(学生读一个,课件中就出示拼音,同时生字闪一闪。)
 教师重点点拨正音:“竹”翘舌音;“木、目”读“mù”不能读成“mò”。
 3.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重点认读课前学生认识不多的字。
 4.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口、日、月、火、木、羊、鸟”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好,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在广告牌上看到的,在识字卡片、图书上看到的……)
 是呀,我们平时可以在放学的路上认识许多字,也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一些字。这样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学到很多字了呢。
 [点评:就识字而言,当今社会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使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已不再是白纸一张,许多学生都能认一定数量的汉字了。因此,“每人发一张写有生字的纸条,在纸上圈出你认识的字,读一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加之学生的好胜心强, “把这些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在互相攀比中更是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促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又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起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引领学生利用生活积累认字,有意识地到生活中去学语文。]
 二、探求规律,了解形与义的联系
    1.出示:口、目、日、月、火。
 我们祖先最早造出来的汉字并不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古文字)这就是它们最早的样子,你能通过观察给它们配成对吗?
 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1号口袋,把生字一个一个摆在桌上,再拿出2号口袋的字,给这些字找找朋友。
 [点评: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清晰,有助于指导学生如何有序开展小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别给生字与古文字找找朋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配成对的过程中关注字形的相似点,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
 2.小组反馈,以“目”为例,重点点拨。
   (1)理解字义。“目”是指什么? (课件出示眼睛图片)是呀,“目”就是指人的眼睛。
   (2)了解字形。(课件出示古文字“目”)你发现了什么?(字形与眼睛很像。有眼珠和眼眶)123
(3)了解字体的发展。(课件出示:将古文字与事物进行重叠)随着人类的进步,为了书写的方便,“目”的字形就逐步发生了变化。(出示“目”变化的系列字体)“目”就是这样慢慢地变化而来的,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目”外面的部分就表示我们的眼眶,里面的两横就是我们眼珠的轮廓。
 (其余四个生字在学生反馈中课件随机出现图片与演变过程)
 3.小结:真有趣,原来有些字最早的时候就是根据这一事物的样子或者特征造出来的,我们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这一事物,从而也就知道了字的意思了。
 [点评:这一设计充分利用课件的形象性和动态效果,以图片来揭示字义,以字与事物的重叠来揭示象形字的特点,以从古到今的系列字体来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初步领悟认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看到字,联想到这一事物,通过事物了解字的意思,并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这样的课件使用很好地起到了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4.下面我们再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出示“耳、羊、鸟、兔、木、禾、竹”这七组生字、图片、古文字。(同一生字、图片、古文字为一组)(分别发给部分学生)
   (1)请你仔细观察,找到你们各自的朋友,并按照先后顺序排排队。
   (2)读读你们组里拿的字,说说为什么你们3个是朋友,又为什么这么排列?
 5.今天学的这些字和图形多像呀,像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样子造的字我们就叫它象形字。
 6.汉字中,这样的象形字还有不少呢,看看课后的“我会连”,请你看看图,连一连,你能猜读这几个字吗。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字中哪个字也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田)感兴趣的小朋友回去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7.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生字:齐读、开火车读,小组间抽读。
 [点评:这一环节采用“生字、图片、古文字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学习,在“我们三个究竟是不是朋友”的争论中,在谁前谁后的排序中,学生们进一步感悟了这些生字的象形特点,体会了它们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看图,读字,记形,充分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并通过“找一找你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的”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读课文,了解分类
 1.读一读课文,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你能给今天的生字分分组吗?
 2.说说你把生字分成四组的理由。(如, 木、禾、竹是植物;羊、鸟、兔是动物……)
     3.自由读课文。
 [点评: 通过读课文、看图片、给生字分组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物象、植物来分类排列的,在进一步认识事物中了解象形字的形与义。]
    四、学习笔顺,指导书写123
    1.出示:十、木、禾。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十”加撇和捺就是“木”;“木”上面加一撇是“禾”。)
     2.你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学习新笔画:教师写,学生书空。
     4.自己看田字格,学一学笔顺。你发现三个字中的竖有什么不同?
 5.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点,学生跟着写。
 6.展示个别同学写的字,再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对照自己的,觉得哪个字写得不满意,就再多写几个。
 [点评:能抓住三个字的共性,化难为易,利用最熟悉的“十”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字形。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看帖、自主学习笔顺、关注异同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展示评价,有针对性地再次写字,提高写字质量。]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口耳目》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二课,语文中的12个字都是象形字,并且配有形象的图片。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应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识字积累的热情,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应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议了解,识记字形。并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 ノ丶”3种笔画。(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3)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难点是识字形。
二、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过程,必须然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自己学习。因此,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制定以下教学方法:(1)联系生活识字,读准字音。(2)探求规律,了解形与义的联系。(3)读课文,了解分类。(4)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设计及依据如下: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式,使学生由图文结合识字向形义结合识字。在此基础上,最后达到学生不仅会认,并且学会书写。
具体环节如下:(1)检查识字。在上课之初,“每人发一张写有生字的纸条,在纸上圈出你认识的字,读一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生活这一资源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把这些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在互相攀比中更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促使其主动学习。并说说自己是从哪里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2)、探求规律,了解形与义的联系。①、将上一环节认得的字,与每个生字所指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这是一个学生理解字,由形到义的过程。运用图片和教师讲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汉字是逐渐演变来的。②、出示另6幅图片,观察这6幅图片所画内容,通过以上学习汉字的经验,找出与现在6幅图相应的汉字。并说说图上物体与汉字的联系。这种直观的图文结合学习方式使学生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练习写字。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当学生学会运用形义结合,识记汉字之后,有很强烈的书写愿望。而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为学生进一步自学生字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课采用游戏合作,互助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让学生记住字形,而且还了解字议,增长了见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781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