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名下有几辆车】“有几辆车”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有几辆车”这一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二课。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根据这一单元所给出的教学建议: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打乱原有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整节课的内容串联成一个小故事,讲述笑笑与淘淘两个小朋友游览公园的趣事,力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故事分为这样几个环节:1 笑笑和淘淘关于停车场到底有几辆车的争论。2 两个小朋友互相考“路边有几朵花?”3 想看动画片,大家一起来排队。 4 动画片里的数学问题。5 和你一起玩手指游戏。6 神奇的小圆片。7你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几只小鸟的? 8 告诉你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做这样一个设计,首先是想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从生活中入手,会让学生有亲近的感觉,同时感受到数学不光是书本上的数学,更是生活中的数学,自己所学到的都是有用、有价值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有几辆车”这个问题,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形象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通过自己动手做练习以及叙述图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3.巩固5以内的加法,深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解决“有几辆车”这个问题,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形象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用具:
1 教学挂图2幅大足教委大足教委
2 磁力贴片花朵、小兔和萝卜等
3 数学学具小圆片
4 列式口算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几天刚刚过完的“国庆假期”,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学都去旅游了,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小朋友—— 笑笑和淘淘,(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图片)他们两个在假期中去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但有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游戏,还包含了很多有意思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和他们两个一起去看一看?
生:当然想了!
(二)新授
1.师:笑笑和淘淘跟随爸爸到停车场停车,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停车场上的车不多,(出示停车场图)那位同学能用一个加法算式算出停车场上有几辆车?
生:上边有两辆,下边有三辆,2+3=5。
师:笑笑和淘淘也想用列算式的方法算出有几辆车,可是他们两个却因为意见不一致争论了起来。(出示两人算式,笑笑2+3=5,淘淘3+2=5)他们两个都说自己的对,请同学们帮他们评一评,到底谁的对。
生甲:我觉得笑笑说得对。
生乙:我认为淘淘说得有道理。
生丙:两个人说得都对,因为2+3和3+2得数其实是一样的。
师:2+3和3+2两个算式虽然不一样,可得数都是5,类似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那位同学能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生:就是两个算式的数都一样,只是位置变了。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这种算式的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123
2.师:走进公园后,两个人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笑笑指着路边一丛黄色的花说:“我能根据这些花列出不一样的算式,你能算出来吗?(用磁力贴片模拟花丛,列出算式1+2=?2+1=?)淘淘看过后,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你知道他为什么能这么快就算出来吗?
生:因为他用了加法交换律,他看到两个算式的加数没变,只要算出一个得数,另外一个就知道了。
师:淘淘也要考考笑笑,他指着另外一丛红花说:你能用一样的两个加数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吗?(用磁力贴片贴出花丛,一边是一朵,另一边是三朵。)请同学们帮淘淘解决这个问题。
生甲:1+3=4
生乙:3+1=4
师:谁发现这组算式中的规律了?
生丙:加法交换律。
3.师:两个小朋友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他们在干什么呢?现在我请五位同学来扮演这些小朋友。老师也来扮演其中的一个人,那位同学能说一说,我排在第几?
生甲:老师排在第三。
生乙:不对,应该是第四
师:到底是第三还是第四?
生丙:他们两个说得都对,从左边数老师排在第三,从右边数就是排在第四。
师:谁能用我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列出两个不同算式?
生:2+3=5和3+2=5。
(依照上面的方法,老师再换位置多做了几组练习。)
4.师:到了队伍中,两个小朋友才发现,原来大家是要排队一起看动画片,我们也一起去看看是什么动画片!(出示一组小兔拔箩卜的图片)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看到的图片给大家讲一讲小兔拔萝卜的故事?并根据故事列出一组算式。
生甲:(故事略)我列的算式是,一只小兔加四只小兔等于五只小兔,四只小兔加一只小兔等于五只小兔。
生乙:(故事略)我列的是,一个萝卜加两个箩卜等于三个萝卜,两个萝卜加一个萝卜等于三个萝卜。
5.师: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个手指游戏,请举起你的右手,试着把你的手指分成两部分,看看5都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同桌两个人一起玩。
6.课中休息:手指数字操
7.师:请小组合作,拿出5个小圆片,把它们分成两堆,开动脑筋思考,看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同时,在纸上记录下你们分的算式。(活动后请两组同学上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分的,都列出了哪些算式。)
8.师:笑笑和淘淘继续向前走,发现了一棵大树,周围有几只可爱的小鸟,(出示挂图)请你仔细观察,看能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
生甲:2+3=5,树上有两只,树下有三只。
生乙:1+4=5,一只大鸟,四只小鸟。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这两个小朋友去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又好玩还学到了这么多数学知识。最后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听一听,故事里有没有我们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略)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大多数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都花费了大量心思,但往往课上完后,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最初的设计方案在经过实践后就显出了诸多不足之处。
1.规律的总结 这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加法交换律,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的笑笑与淘淘争论“有几辆车”,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但在课中学生只能说出 2+3=5,3+2也等于5,却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话,在这里我便出示了2+3=3+2的规律性总结,并引出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后来发现,其实类似这种规律性的总结不必过早出示,应继续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自己探索总结。123
2.“加数”概念的提出 加法交换律的规则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在给学生出示加法交换律概念时,我用了“加数”一词,忽略了以前我并没有提到过这个概念,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规律理解模糊。所以在课堂中的用语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3.“树”能加“鸟”吗? 这是一个很多低年级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当这节课中,一个学生将树和鸟加在一起时,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不是同类的事物是不可以加在一起的。课后几位有经验的前辈告诉我,遇到这类问题不如让班里其他同学来说说,树能不能和鸟加在一起,并且反问那个学生,如果加在一起了,得出来的是树还是鸟呢?这样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远比老师硬给的效果要好。
这节数学课虽然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但仍有诸如整节课都局限在课本之中缺乏创新精神,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激励手段不够丰富等遗憾之处。这也正是我作此反思的用意,希望能和更多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学习探讨,设计出更好的数学课。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2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