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创造]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体验——《海伦·凯勒》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一段话摘自课文的第四自然。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教学中,教师都能抓住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但教法不同,效果各异。
【教学案例一】
师:“不分昼夜”是什么意思?
生: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海伦不分昼夜地干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海伦不分昼夜地摸读盲文,说明了海伦学习很刻苦。
师:还有哪些词语说明了海伦学习很刻苦?
生:还有“拼命”、“不停”、“摸出了血”。
师:海伦学习确实很刻苦。那请同学们用朗读将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表现出来。

【教学案例二】
师:白天,海伦在干什么?请以“白天,海伦在——”为开头,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生:白天,海伦在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师:的确如此。晚上,海伦在——
生:晚上,海伦在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师:深夜,海伦在——
生:深夜,海伦在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是从“不分昼夜”这个词知道的。
师:是的,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这样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这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花多少功夫啊!读过这段文字,你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伦正在摸读盲文,手上起了血泡,血泡破了,但她仍在摸读着、书写着。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伦手上正滴着血,血染红了盲文,染红了单词和句子,但海伦仍在坚持练习,练习,练习!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伦所有手指都摸破了,每一个手指都在流血,但她就是不停止。
师:海伦真不简单。现在,我是沙利文老师,你们就是小海伦。我来问,你们将海伦心里想的话用你们的嘴说出来。
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海伦,你这样不分昼夜地摸读盲文,你可不要累坏了,快歇会儿吧?
生:我不累,我虽然不能用嘴说话,但我一定要学会用手指“说话”。
师(走到另一名学生面前):海伦,你手都摸出血了,你快停下来吧,孩子!
生:不行,我可不能停下来。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没有知识那怎么行?
师(走到第三位学生面前):海伦,你不要再摸读了,学了这些知识够了,再说还你有爸爸、妈妈照应着你的生活呢!
生:不行。我现在一定要学习,我不能处处都靠爸爸妈妈照应。再说,我将来我还要考大学呢,没有知识哪能行?
师:海伦真是太了不起了!那让我们来好好读读这段感人的文字吧!
【评析】
案例一,由“不分昼夜”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让学生感知海伦摸读盲文时间的长,感知海伦学习的刻苦,然后让学生找出“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重要词语,证明海伦学习的刻苦,最后进行朗读。这样的教学过程,重点是抓住了,但怎样使学生感悟更到位,理解更深刻,做得很不够。此案例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浅尝辄止”现象的典型表现。12
案例二,老师虽然没有问“不分昼夜”是什么意思。但通过“白天,晚上,深夜,海伦在……”的师生对话中,不光使学生知道了其意思,还在三次用课文内容回答中使学生感知到了海伦的刻苦。这就是“读中感悟”。其次,由“读过这段文字,你在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情景再现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最后,师生进行对话,目的是让学生去体验海伦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设计,比“你觉得海伦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明得多。因为,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是简单的,而说出海伦的内心则是学生与海伦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案例一的教学是机械的分析,学生的感悟是浅显的;案例二的教学是体验式的,学生的感悟是层层深入的,虽然没有繁琐的分析,但学生在读、想、说中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谁优谁劣,不言自明。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9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