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记录_青阳县五年级语文教学研讨观摩课枫叶如丹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我们一起经历了温暖的春天,繁茂的夏天,现在迎来了丰收的秋天。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秋的使者(出示枫叶挂图)这枫叶给你留下什么感觉?可是有一位年近60的爷爷在访问澳大利亚时与枫叶不期而遇,虽然觉得眼前的枫叶很美,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到底缺少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袁鹰的《枫叶如丹》去感受那如丹的秋天。
二、初读课文
题目就如诗如画,另人忍不住就想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用心去读读课文,去了解文章的内容,去体会作者那优美的文字。
三、细读课文,体会美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
2、作者次日起床,看到了什么?作者觉得它美吗?作者立即拍下了这幅画面,为什么呢?
3、正当袁鹰老爷爷对这幅画面不满意时,情况出现了变化,有什么变化呢?(小黑板出示小女孩的动作)指导朗读,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看着这个小女孩快乐的身影,老爷爷马上按下了快门,留下了人人满意的照片“秋之生命”,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枫叶,老爷爷会有不同的感受呢?两幅画面的不同之处在哪?讨论交流。
5、小女孩的出现让老爷爷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感悟良多,老爷爷感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导朗读第13段。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略)

教学反思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认为既然是一篇叙事散文,就应该是先由事才有情,所以在学生读文后,我让他们简单叙述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文章的难点在于学生的年龄及阅历所限,对作者的人生感悟不可能理解,因此,在备课时,我一直在思索怎样让这深奥的哲理为学生所理解呢?经过与其他老师讨论后,决定以两幅画入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
对于文中描写莉贝卡的一节,我让学生反复地读,脑中自然而然地再现小姑娘的天真、朝气、活力的形象,正是莉贝卡的出现,使枫树内在的“神”获得圆满的外在显现,使作者对这张照片“很满意”。同学们也很喜欢这张照片,纷纷给它取名,同学们取的名字有的很美,有的则深刻地概括了主题,同学们不仅自己给照片取名,也能理解作者的朋友为什么给它取名“秋之生命”,到此,我认为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文章的内涵,明了作者的感情,所以,在教学中,对作者的感悟我没有化太多时间让学生去读,去理解。
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很多,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读的少,讲的多;没有很好地从全文去把握,而是将文章支离了;上课之前,与学生交流的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全是参考资料上的提示,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导致课堂上没有出现精彩的画面。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收益良多,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8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