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体现在生活与课堂、自主与引导、生成与预设、超越与守本四大理念。今天的孩子,哪怕是农村孩子,也没有见过碾米,因此课前要引导孩子去查阅资料做些生活准备;课文其他内容较浅显,应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理解;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还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以小写大、以平凡写伟大的写作方法上。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毛主席关心群众的生活小事,了解伟人十分注意生活小节的品质。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碾米是怎样一回事;待爸爸(妈妈)回家后,亲手给他们沏一杯茶,从中体验为别人付出的快乐。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向,激趣入课
1、出示图像(幻灯或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谁?他在那里干什么?(揭示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介绍时代背景和花山。(老师介绍或由学生交流资料进行介绍)
3、设计意图:开课激趣,对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十分重要。也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二、尝试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通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每段写了什么。)
2、再速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对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1请乡亲们来碾米;2请乡亲们喝茶;3帮乡亲们推碾子。)
3、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大家讨论。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以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对一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读通全文,整体把握全文,并且要在学习中学会质疑问题,这是延伸兴趣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时机。
三、点拨导读,侧重领会
1、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三件事的?作者要借这三件事表达什么感情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2、读第一件事,提问:作者在这件事中,主要写了毛主席的什么?(语言)
勾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同桌对比读读课文中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再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重点讨论:
1“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2“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
3“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向主席学习什么?(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心里老装着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
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3、读第二件事,画出课文中写毛主席语言的句子,想想毛主席的话都包含着什么意思。
重点讨论:
“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说明了军民的鱼水关系,这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原因之一,也表明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思想作风。)
板书:不搞特殊化
特别注意“沏、旮旯、晾”的写法和意思。
细细研究
1“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她顶什么用?”
2“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3“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12
4、默读第三件事,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毛主席的言行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受到了什么教育?
板书:密切联系群众
设计意图:
这是略读课文,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要更多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尤其是研读课文中的关键句段,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设计中要注意梯度,把难点段落作为重点,把非难点段落简略带过。也要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中的字词关放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四、自主练读,积累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一次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浏览全文,看看作者那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什么?
3、本文在写人时,注意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一要侧重读,二要侧重练笔。从读中学写,先读好课文再练习写作,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延伸因素,是活用教材的良好做法。
五、学法迁移,由读到写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要突出他某个方面的品质。写作前,要先确定反映这个人物哪个方面的品质,再通过两件事或三件事去写这个人,要抓住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语言来写。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是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学了文本之后,趁热打铁,立即安排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既有好的收获,又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板书设计
请乡亲们来碾米——关心群众生活
毛主席在花山请乡亲们来喝茶——不搞特殊化
帮乡亲们推碾子——密切联系群众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要体现“三略”,即:文章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这个板书,文字简短,既总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符合“三路”的要求,还比较对称,有美感。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平实,没有华丽雕琢之嫌,又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不要用两课时去完成(作文时间可安排在外),也不要把课文咬得太烂太细,要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有侧重的进行学习,即在读懂课文重点语句的同时,重点做写人方法的引导。这样才能变引导学生读书为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有效的语文学习。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7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