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目录|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3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十五课:高斯智断瓶中线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 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 (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 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 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 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1) 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12345678910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 ,感受品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
第十六课: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
  学生:课前查阅《观书有感》的资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读书,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对书的赞美。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一首是——(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
二、 初读解词义,诗句脉络清
  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抽读正音。注意“亩”“徘徊”“渠”的读音。
  3. 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诵读、联系上下诗句、看注释等)。
  4. 运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先小组再全班汇报。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
  5.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一鉴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比喻)
  徘徊:来回移动。(动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许:如此清澈。
  6.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12345678910
三、设疑品诗句,寓意跃纸上
  1.教师设疑问难。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2.发挥想象,理解释疑。诗人身处何地?在做什么?(当时诗人在读书,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后恍然大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诗人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要像源头活水不断充实。)
四、 想象促朗读,寄情于诗间
  1.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复述。
  3. 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
五、 话锋一扭转,现代话神奇一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让我们再去感受书的神奇。
  1.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2. 自主交流,体会书的神奇,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3. 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
六、 对比诗中意,悟出真道理
  1. 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
  2. 有感情地朗读。
  3. 背诵《观书有感》。
附:板书设计诗两首观书有感神奇的书
  宋朱熹美狄金森
  共同点:写书
  不同点:前者古诗,后者现代诗,各自感受也不尽相同。
积累与运用(四)
教学目标
  1. 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
  2. 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在习作中自觉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能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们,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清楚流畅。
  4. 巩固边读边批写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优秀的外貌描写片断、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同桌对比读这三组句子,纠正字音。
  2.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规律和特点,谈谈你的发现。(词语重叠后,所表达的意思加深了。)
  3.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4.男女生对比齐读三组句子。小结:是呀,“认真”“恭敬”“痛快”重叠后变为“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痛痛快快”让整句话在表达意思上程度加深,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平时说话和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叠词,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 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每组词的共同特点和各组的特点。(共性是描写人物的词语。特点:第一组是描写神态;第二组是描写人物心理感受;第三组是描写人物的情感。)
  3.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些词语(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尽量读熟。游戏:我说你对。(老师或同学说词语的前面两个字,其余生说后两字。)
  4.你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根据每组的特点说词语。可以小组搜集整理,集体展示。
三、 互动平台
  教师:刚才我们在语海拾贝中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神态、心理、情感的词语,接下来我们要与郝思、于蓝一起走进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你印象最深的外貌描写。12345678910
  1.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同伴分角色对读、自由读),读通顺。
  2. 说说你在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3. 把你读到过的课内外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断介绍给大家。
  小结:“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就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读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文章时,我们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然后再根据这些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去认识人物。
四、 口语交际
  教师: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他告诉我们“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文豪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你爱读书吗?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样的书?让我们一起分享彼此读书的收获吧!
  1.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引导学生明白向别人推荐书应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自己读书的体会。
  2.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书。思考:我准备向同学们推荐什么书?怎样推荐才能使大家想读、爱读?
  3. 学生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组内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4. 向本组以外的好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参与其中。
  5. 民主评选出数名推荐明星,请小明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6. 教师出示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我身上所有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高尔基
  7. 课后延伸。
  (1) 向你的小伙伴或家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2) 阅读同学推荐的好书并和同学交流读书的体会。
五、习作百花园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讨厌的人,有你崇拜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把你最崇拜的那一位介绍给大家。他(她)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人呢?你崇拜他什么?为什么崇拜他?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2.读题,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习作指导。
  (1)分四人小组互议,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一个让你崇拜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崇拜。
  (2)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3)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是怎样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他的性格特点的?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4)启发谈话: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4构思起草,修改完善。12345678910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崇拜的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崇拜的人写下来给老师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a)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呢!
  (b)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c)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d)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e)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5.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断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结合评议意见,学生对习作进行再修改。
  6.誊抄习作。注意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趣引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批读文,其中学习了勾画、边读边批等方法。边读书边批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本册一单元课文《三峡之秋》,就对边读书边写进行了示范,你愿意运用这种读书方法吗?
  2. 读课题,明白要求。
  3. 学生自读短文,根据要求边读边批。
  4. 学习汇报自己的批注,大家进行评议,对好的加以肯定。
第十七课:不平常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时数12345678910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找出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和排长一起写第一封信给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战士们想象蒙生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收到蒙生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自读文中的最后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课件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两次假设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们的回信。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在整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评选感动班级人物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并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第十八课: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朗读录音带,搜集相关历史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囚 歌
一、解字导入新课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介绍时代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12345678910
二、初读,质疑问难
  1师放范读录音带。
  2生自读课文,要求想办法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学生质疑,师筛选补充。
三、研读课文
  1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设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
  3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等的喻义,重点体现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自由讨论。让学生体会出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进行迫害;一面诱惑革命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叛变投降。师补充介绍叶挺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并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回到课题的“歌”字。
  4再读诗第一、二小节。集合学生从书中读到的,从影像中看到的,从老师那儿听到的进行强烈对比,相信学生对敌人和叛徒的憎恨会更深一层,对叶挺的坚贞不屈会更加佩服,真情流露,感情会水到渠成。
  5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同桌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③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四、指导朗读
  1初步划出节奏。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多形式读——背诵。
耕 荒
一、故事引入,渲染气氛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同志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师讲述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历史事实。简介作者。
  2让学生在义愤填膺时听录音带范读《耕荒》。
二、自读诗歌,质疑解难
  1学生试着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自由交流。12345678910
三、联系《囚歌》,理解喻义
  1《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2交流。重点指导对“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理解。
  3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
  4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儿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2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五、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背诗歌
六、搜集更多革命烈士的诗歌,开展革命诗歌交流活动
第十九课: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母慈子孝的伟大品质。
教学准备
  了解许世友将军的故事;搜集英雄名将的尊老故事。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关于名将故事的文章。
  板书课题:19 许世友四跪慈母
  2交流: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速读梳理
  1(师抓住交流中的“四跪”)质疑:我也和你们一样,想知道许世友为什么四次跪在母亲脚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找吧。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3交流: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三、细读填表
  1自读课文,小组完成表格次数时间起因许世友的语言、动作母亲的语言、动作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对比母子二人的语言动作,简单地写写感受
  2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理解第三次许世友及母亲的对话和动作。插入介绍许世友生平。帮助学生理解“忠孝难两全”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四、品读感悟
  1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班评读。
  2复述这个故事。
五、写作方法指导
  1观察表格中的“时间”栏,明白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介绍事情的习作方法。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
六、补充课外知识
  1搜集到的英雄名将的尊老故事。
  2许世友另外三次跪母的详细情况。
第二十课:鸡毛信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能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准备
  王二小、雨来、张嘎等抗日小英雄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初识小英雄
  1从前边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大英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想知道鸡毛信是怎么一回事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简单概括全文的内容。
  2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3指导学生分别朗读这六个故事。12345678910
  4学习按事情发展经过写作的方法。
二、细读小英雄
  1课文最后写到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英雄。从哪些地方看出海娃是小英雄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
  2全班交流。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3抓住对海娃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体会海娃的心理。
三、赞美小英雄
  1写海娃。
  2画海娃。
  3演海娃。
  4说海娃。
  5唱海娃。……
四、寻找抗日小英雄
  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交流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五、身边现代小英雄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在我们周围也涌现出了一些小英雄,他们勤奋好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你能找到吗?夸夸身边的现代小英雄。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积累名言。
  3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件,《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文中三个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2总结归纳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3补充练习: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我能抽支烟吗?”
  d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e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二、语海拾贝
  1导入,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习了很多有气节,有傲骨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有豪迈之情的名言。
  2自读理解。
  3交流补充。
  4读背接力赛。
三、互动平台
  1分析本单元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2自己再从文中找出句子试着分析。
四、口语交际
  (一)为什么要尊敬父母或长辈。
  1读唐诗《游子吟》,再全班同学一起跟录音带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用感情的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深深谢意,谢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无私深沉的爱。
  2全班同学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父母或长辈(可以讲一两件记忆中最深的长辈对你关怀和爱护的事,也可以谈谈体会,你的父母是如何在生活上照顾你,学习上关心你,思想上开导你,行为上指导你的)。
  3说说其他长辈是如何关心你的。
  (二)我们应该怎样尊敬父母或长辈?12345678910
  1要听从父母或长辈的正确教导。
  2对父母或长辈要有礼貌。
  3要关心体贴父母或长辈。
  (三)评一评:谁尊老爱老做得最好?
五、习作百花园
  1观广告。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2说感动。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
  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天鹅的故事》;“同一首歌”爱心帮助贫困大学生、白内障儿童、艾滋病患者;部分’05、’06感动中国、感动重庆人物等等。同学们,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选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
  3评感动。同学互讲,在讲的时候,要把自己最动感情的地方讲具体,把自己心里的感受讲出来,争取打动你的同学。讲完后听听同学的感受和意见,同学之间互相诉说,互相帮助,材料更丰富。
  4写感动。经过了前两步,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吧,那就赶快趁热打铁,动笔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大家要记住这句话“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写真话,抒真情。
六、自主阅读园地
  1选择自己最棒的阅读方式读短文。
  2复习抓住任务的神态、动作、语言,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3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
  4交流感受。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9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