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艾滋病小斗士】15、艾滋病小斗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围绕“斗士”二字展开,体现了恩科西的可贵品质。
二、 学情分析:
此篇课文针对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了解比较少,在生活中很少接触,所以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先有个总体认识,这对课文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我还注意树立学生正确认识,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觉悟。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目标:
围绕课文内容和题目,我确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艾滋病的可怕。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刻感受这位小男孩是怎样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斗士,了解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艾滋病小斗士”是如何与艾滋病斗争的。
难点:理解小斗士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五、处理思路:
确定以上目标后,我首先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引出中心问题:“他究竟是如何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呢?”在这里,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寻找答案。赋予了学生读、思、动手实践的思维过程。这里的朗读我设计的时间相对长些,目的让学生充分读后找出关键句“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后,为了完成第二个问题,我又设计了以下小问题“艾滋病的可怕之处在哪儿?”“他在重病之下将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感悟,学生心中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小恩科西是如此的坚强。
以上是文章的一个重点,那如何让学生感受恩科西成为小斗士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能在重病下去关心他人,更了不起。在此设计了两个问题: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一、大会上呼吁全世界人们一起关爱艾滋病人。二、是想通过自身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去帮助艾滋病人。)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比刚才会更深。更有敬佩之意。结局用曼德拉的话总结全文,又呼应了前文,点明了题意。
六、教学过程:
1、(出示图)同学们,2001年6月1日,正当全世界儿童欢庆自己节日的时刻,图中这位12岁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他名叫?可一名普通的12岁男孩的死,却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哪两位知名人物的关注呢?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2、指名交流。(图留着,并出示两句话)
3、请你大声地把这两句话读通、读准。想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大家读得很用心,相信在我们学完整篇课文后,再读这两句话时你一定会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4、同学们,恩科西究竟是如何面对如天灾般的艾滋病,如何顽强地与艾滋病抗争的,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艾滋病小斗士的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234
 (二)出示南非总统的话。(突出“天灾”)
师:南非总统痛切地说,恩科西是我们面对天灾的榜样,什么是天灾?文中的天灾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艾滋病。
师:同学们,把艾滋病说成是可怕的“天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仔细读读课文的2—8小节。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资料简要地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
生:文中的恩科西一出生就有艾滋病,多么可怕。
师:你是从第2小节中知道的。是的,这和他妈妈有关。因为他妈妈也有艾滋病。
生:艾滋病的死亡率高,携有艾滋病……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师:你读书读得很认真。是从第3小节中看出来的。
生:艾滋病人很受人歧视,被人认为是瘟神,得了艾滋病的孩子不让他们上学。
师:你找得很仔细。你是从第4小节中了解到的。
生;很可怕,随时都会死亡,象恩科西到死时才不足10千克。
……
师:的确,艾滋病的死亡率很高,而且随时都会死亡,被人当成是瘟神与恶魔,被人另眼相看,这无疑是十分可怕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段录象。(学生观看)
师:而年仅12岁的儿童恩科西在婴儿时早已患上了此病,对于别的孩子有的连第二个生日也过不到,恩科西却着这样的病过了12年,比别人多活了6倍的时间,他又是如何面对这可怕的艾滋病的呢?
师:请你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5-7节,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面对可怕的艾滋病。”(出示句子)
师:这是怎样的病情?
生:身体十分虚弱,随时可能死去。
师:对于一个才上小学的儿童,他要面对的是随时死亡,普通小孩或是你会怎样呢?
生:…… 
师:用文中的词叫“悲观消沉”。
师:可恩科西却是儿童中的特例,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消沉,而是开骀……
师::“坦然”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
师:恩科西平静而又安然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你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告诉我吗?
生:“挺”。
师:是呀,平静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需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又能平静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更需要的是顽强的斗志。恩科西也才挺过了这12年。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己读、指名读。
师:(朗读评价)你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生:……
师:齐读。
 (三)师:还还找到了哪句话呢?
生:“他一边顽强地……”(出示句子)
师:恩科西用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着,同时还关心和他一样有病的人。一个年仅12岁的儿童,面对随时死去的生命,面对可怕的病魔,又是什么原因驱使他去关心他人呢?
生:他已经饱尝了一出生就携艾滋病的痛苦,他要呼吁社会,保护孕妇和儿童……
生:他不希望其他孩子和他一样受人另眼相看,没法上学。
生:我认为他还受那位收养的他的白人妇女有关,……
……
师:你有独特的见解,老师为你高兴。
师:此时,同学们也一定感受到了恩科西那一颗挚诚的心,关爱他人的心。
师: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话。
(出示恩科西的话,他说……他还说……)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恩科西分别向谁提出了什么希望?为的是他自己吗?
生:交流。
师:这样的呼吁、这样的希望,间断过吗?1234
生:没有,因为文中说他是“不断”呼吁的。
师:同学们,恩科西正是用他那勇敢的声音不断去呼吁政府重视儿童和妇女,希望人们关爱艾滋病人,更希望人们能同艾滋病勇敢地斗争,他用他那勇敢的声音震憾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多么可贵呀!自己惨遭病痛的折磨,却浑然不顾,一心还想着别人,此时,你最想送他一句什么话?
生:交流。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让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吗?
师:指名读并齐读。
师:年仅9岁的恩科西面对天灾,不但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敢与对生活的乐观,还不忘关爱和他一样的儿童,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梦想,他说:(师引读)它真不愧为是我们的榜样啊!
师:难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说,(引读)(再次出示安南和前总统的两句话。)
师:同学们,这里说是一个勇敢的声音,而文中还有两处分别是(出示句子)请你仔细读一读,想想他们放在文中矛盾吗?
“(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
(他曾经用 ……     纤弱的声音……
(穿着一身临其境……   尚显稚气的声音……
生:交流。
师:是呀,他是勇敢的,了不起的,也成为了我们面对天灾的榜样,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天灾,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交流并板书:
正视现实
                敢于拼搏
                关心他人
师总结:是呀,我们只要遇到灾难时能勇于面对,勇敢前进,就一定能胜利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关心遇到灾难和失败的人。如同我们文中这位艾滋病小斗士一样。他也不愧为一个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艾滋病小斗士”。
师: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来读读这两位知名人物的话。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或令你想到此什么?
生:交流。
(六)作业: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七)板书:同上。
七:自我评析:
评析之一:教师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突出重点?
《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恩科西的遭遇固然不幸,但他的抗争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值得“放大”、赞扬、倡导。就这个教学片断而言,我通过“坦然”这个关键词来达到目的。一是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与恩科西的所作所为对比。二是启发想象。让学生大胆想象恩科西学习、生活、吃药等方面的情况,还想象他的心理世界。三是善于“引读”。表现出恩科西的不幸、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在这三点上,这节课的收获是比较大的。
评析之二:能否放手让学生说得多?
这节课上下来,总的感受是还是我说得比较多。因此我在想,“课标”中
对高年段提出了这样的教学要求:1、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能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我想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只有学会大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其次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紧抓学生回答中的要点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展开,这样既放手了学生,又紧扣了文章的语言文字,以本为本。同时也锻炼了老师的教育机智。我以后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1234
    评析之三:能否让学生读得多?
    这里的“读”不是指朗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而是能否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多读些与此类文章相类似的作品。《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是突出人物
 
精神的,作为我们老师能否让学生再读读〈狼牙山五壮士〉,看看文中的“斗士”与此文章中的“壮士”有何不同?重点理解好“斗”与“壮”的区别。通过这样的阅读比较,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可结合课本中教过的课文来阅读,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多。结合本堂课,我也让学生去大量的课外阅读,收效较好。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0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