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语文]《郑和远航》课堂教学设计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名称

郑和远航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仉文湦

所属学校

侯镇中心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通过学习文章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学习这篇文章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发复朗读、感悟,领悟出我国古代名族英雄的气概与豪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郑和下西洋的内容 

能力目标: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正大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郑和下西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正大意义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学媒体:多媒体   2、教学资源:课本  3、其    他:网络 

六、教学策略选择

教法选择: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学法指导: 朗读、领悟

七、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12345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郑和第一次远航 

路线 

多媒体

呈现过程 

了解过程 

讲解—播放—概括 

路线 

 

网络 

郑和第二次远航 

过程 

多媒体

呈现过程,欣赏审美  

了解过程 

讲解—播放—概括  

路线,随船携带的东西 

 

网络 

郑和远航的意义 

意义 

多媒体

 远航的艰难和意义

归纳总结,思想升华 

播放—讨论—概括 

 艰难、自豪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概括;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12345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是重点,引导学生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到这是次规模宏大的远航,也是一次友好和勇敢的远航。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揣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思路:

    一、视频导入,再现“远航”。二、研读感悟、走近“远航”。三、树立形象、感受远航。   四、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二课时详细过程:

一、视频导入,再现“远航”。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

3、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同学们想不想穿越时空,回到600年前,领略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盛大场面?

(播放视频)

二、研读感悟、走近“远航”。

过渡: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学习1——3自然段。

(一)学习规模大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远航。圈画出关键的词句,读一读。

这部分教学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a:人多:送行的人多;随行的人多。

b:船多;船的配备设施先进、齐全;船大(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比较来感受)。

在理解的基础上相继指导朗读。

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数字红色显示,渲染宝船的大。读好句中的数字,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出示第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朗读,从朗读中体会到郑和的威武、自信、决心和庄严。

小结:这部分主要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船只数量、大小、配备和出发时的壮观场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郑和远航规模的宏大,也看到了一个威武雄壮、信心十足的郑和。

过渡: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吗?(引出“友好交往”这部分教学。)

(二)学习友好交往

1、请大家默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次         远航。” 圈画出关键的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2、小组汇报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12345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感悟“扶老携幼”“争相”。)

4、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们怎么交流,会说些什么?

 指名交流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战胜凶险

过渡: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想想航行中船队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1、指名交流:风浪险恶;海盗凶猛。

2、指导朗读,相机出示语段:在大海上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视频播放险恶的风浪,指导朗读,感受风浪的可怕。)

3、面对险恶的风浪,凶猛的海盗,郑和是怎样一一战胜的?

指名交流

   4、用“这是一次         远航。”的句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三、树立形象、感受远航。

(一)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出示:第六自然段。

1、请大家关注这段话中的数字,从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第一次远航,35岁的郑和威武雄壮,最后一次远航的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是什么让郑和的鬓发全白了?

学生交流(感知人物精神特点:敢于探索、勇往直前,为了中国航海事业鞠躬尽瘁。)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郑和,纪念郑和远航?

(引导学生学习郑和的精神,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小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4、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四、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1、郑和远航一共有七次,而课文为什么只重点描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2、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5自然段,试着根据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来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帮助复述。12345

3、为了纪念郑和这个伟人,郑和公园重新塑造了郑和的雕像。假如现在你面对这尊高大的雕像,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1、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这位英雄更多的故事。 

2、推荐阅读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

九、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第一次   扬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第二次 ——六次 开拓 探索

十、教学反思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课题。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7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