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教案设计课后记]《早》教案设计和后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学时
学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词,学习“早”的故事,培养探究课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教师参观三味书屋的相片,激趣: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一个私塾,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小时候就曾在这读书。三味书屋至今还保存着鲁迅当年用过的书桌,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共同来了解这个“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自主识记。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早”的故事。
3、交流释疑
三、学习“早”的故事
1、指名朗读课文六七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刻上这个“早”字。
2、鲁迅为什么会迟到?请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想像一下:清晨鲁迅起床后会做些什么?
3、年幼的鲁迅,肩上却扛着生活的重担,迫不得已,他迟到了,不知内情的寿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4、是的,小鲁迅受到了不该有的批评,但是,他不抱怨,不委屈,反而严格要求自己“早”,引读:从那以后——他把“早”字刻在书桌上,实际上是刻在了——(心里)书桌上的那个早字轻轻的,他心里的那个早字却是——重重的,书桌上的那个早字小小的,他心里的那个早字却是——大大的。长大以后,鲁迅成为了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阅读作家卡片,教师补充介绍:鲁迅以笔为武器,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的托尔斯泰”、现代文学的旗帜,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你觉得鲁迅先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他时时早,事事早。)
5、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从今以后也能时时早,事事早,长大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请大声朗读课文,把这个“早”字记到心里。
三、总结提醒
咱们和鲁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要学习他的精神,但他那字刻在桌上的做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

第二学时
学时目标:观照全文,理清脉络,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感受梅花的韶致,深化早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早的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培养出这样一位伟人的三味书屋去看一看吧。
二、轮读课文,相机练读,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自己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的。
2、交流:
闻清香——看摆设——赏梅花——想故事
三、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
1、还没进门,首先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那是什么香?作者为什么认为它就是书香?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对三味书屋的仰慕)
2、进门以后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画上的内容。
3、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呢?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介绍得那么清楚?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看图引读。12
4、口头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我们的教室。
四、感受腊梅的韵致,深化早的认识,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默默站在三味书屋中,我仿佛听到——同时记起——,我忽然明白了——(穿插讲解本段作用:照应,过渡。)就我们一起到后园去看看那腊梅吧。
2、指名朗读课文。
3、读了这一段,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概括梅花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开得早……)交流中练读。
4、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梅花开得最“早”,一个早字,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鲁迅早的故事。
5、是啊,鲁迅就是那赶早的梅花,珍惜清晨,珍惜春天,愿同学们也能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
五、作业:
课后第4题
板书:
4、早
陈设: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三味书屋
梅花——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
5、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从梅花中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
2、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

学生阅读眼光的局限性是怎样形成的?
——《早》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的教学,在我的预设中,觉得是比较简单的,“分自然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自己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的。”我以为,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应该能够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问题的坡度,课堂上我还对问题进行了补充“进入三味书屋,作者写看到了?后看到了什么?”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按顺序记叙见闻的习惯,它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只是一个语文训练的渗透点,我希望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以进入关于三味书屋摆设的描写当中,落实本课“按一定顺序描写一个地方”的语文训练重点。但是,在课堂上,一如往常的,这个环节如黑马横出,占据了课堂许多时间。学生的回答甚至让人气愤:先写了三间小花厅,然后写了清香,然后写了小门、桌子、椅子……大有将文章一口气读下去的气势。我着急地提示:三间小花厅不就是三味书屋吗?桌子、椅子都是三味书屋的什么?有聪明的、看过教材全解的同学才答出“摆设”一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学生的阅读视角指向文本的一字一句呢?
我想:首先可能是补充的问题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干扰了学生的思路。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由于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较少关注学生对文本整体性的思考,常常纠缠于一词一句,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总是习惯于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而没有感悟语言、获得概念的意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5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