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课文]《二泉映月》第一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感受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感受阿炳的坎坷人生。
一、检查预习
指生默写生字词。齐读词语,简要理解词语意思,结合句子
二、谈话
交流课文内容。
从课题入手,课题也是一首二胡曲。请同学慢慢加修饰词,进而感受《二泉映月》的地位,感受它的与众不同,理解“享有盛誉”,并适当补充资料介绍。
谈及创作者——对于阿炳的了解。原名,家庭,悲惨命运。
对比上一课,海伦与他的不同,体会阿炳虽然不幸但又有幸的前半生,为学习后文作铺垫。(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它创作这首乐曲的情感变化)
三、入文
1、打开课文,浏览课文,寻找刚才谈话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答案。(例如:有关阿炳的生世,二泉映月的地位等内容)同时思考,这篇文章还写了什么?
2、交流引导:课题是《二泉映月》,围绕课题我们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师引导,那么这篇文章其实就很好地告诉了我们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是吗?
3、学习第一小节,指生读,概括段意,体会二泉的环境优美。
4、初读第二小节,是引导生概括(时间地点事情)生基本能概括出来。
同时引导学生区别,这样的概括行吗?
5、齐读第四小节,发现其中奥秘。(很类似的概括)让学生自己加词区别段意。比较不同,同样是听泉,听到的是一样的声音吗?
指生找出不一样,读好句子。“淙淙的流水……”“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指导学生不能掉词“似乎”,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引导学生特别读好第二次听泉,为什么此时的感受不一样,三十岁之后的阿炳遭遇悲惨,感触颇多,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搜集了解阿炳的有关资料。
2、文中景色描写很美,请把那些词语归纳出来,想想写景是为了什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5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