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主要内容]22.大江保卫战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2、围绕“战”字,请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课题入手,从整体入手,复习课文,是简洁而有效的。】
  二、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同学们,是的,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
   1、放录像
    过渡: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几百万群众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与大自然的展开了生死搏斗。
    过渡: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让我们跟着课文,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吧。
  三、学习“大堤抢险”
    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5小节,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有哪些感人的场面?
  2、集体交流:(板书: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过渡:请你们以小组的形式用心去体会让你们最感动的一个场面(大提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出示小组学习要求:a款、轮流交流式----(1)各自圈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试着读出你的感受;(2)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人轮流读课文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3)其它三人评价,让每人都读出自己的感受。b款、共同体味式----(1)小组成员共同圈画,让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该如何读;(3)大家一起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c款、任务分配式----(1)组长将所写文字按句子划分给每人体会;(2)每人自己体会分配到的词语;(3)各自体会交流,互评。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1、交流该部分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们感动?感悟朗读。
  2、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们感动?
  (1)“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课件出示)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出示课件)你或你们小组能读一下吗?
  (2)“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课件出示)提问:读出了什么?
  ①学生回答。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课件突出重点词语)
  ②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③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3)“狂风卷着巨浪……伤痕累累”(课件出示)提问:你门小组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①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123
  ②指名读、齐读
  (4)“风声……写照”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解释“惊心动魄”并造句;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情理交融,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过渡: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b、学习画面之二:铮铮铁汉
  1、想想课文是通过什么把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
  2、交流:(语言、动作)(这一段话抓住了黄晓文的——语言、动作来表达精神的)
  【从总体上、表达的角度上来引导学生体会英雄的精神,与前面的讲读方式有所不同。】
  (1)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为了什么?
  (2)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来,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3、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并且把这位英雄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适当开掘了课程的资源,并且符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对学生来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过渡:英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抗洪英雄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c、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1、同桌先交流,并谈谈你感动的原因。(同桌可以先相互读读,并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2、集体交流重点句子:
  (1)“战士们的冲锋舟……以生的希望……”(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①出示第一句话,请用朗读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哪桌先来读?
  ②一句话代表一颗心,读了这句话,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一颗怎样的心?
  【重视对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③你们体会得很真切,能把你们体会到的“心”融入到朗读中去吗?你俩一起来读一下。
  ④教师展示画面(确实如此,同学们你们看,讲述画面。)齐读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①文中的这一段话也非常感人,哪组来读好它。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情?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话。总结:其实,用心读课文时,读一句话时,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更能体会到一片情。123
  总结过渡: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是他们大救星”!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4、引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
  提问: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做呢?(板书:军民鱼水情)
  总结: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齐读第六小节。最后,让我们把一首赞美英雄的歌送给他们。

  集体评议:
  在第二次试上的反思和评析后对教案又作了一些修改和调整,避免了原来语言上的漏洞,使得学生的交流形式不是停留在个体上,而是更多的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但在体会子弟兵们“大堤抢险”奋不顾身的可贵品质时,学生“悟”得还不够透彻,“读”得还不够入情,这与教师的“导”密切相连。因此建议在备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得更细致些,既要备书本这头,还要备学生那头,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有充分的应答和调控能力,及时地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深入地悟,深情地读,而且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走过场。当然这可能也与班级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关,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心一定会课文中的人物想碰撞,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个人反思:
  审视自己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确实感到有点浮而不实。阅读教学在进行品味感悟的同时是绝对离不开咬文嚼字的,惟有抓住字眼,深入意境才能走进去,读出来。而我自认为学生抓到了便是理解了,理应会读了,所以对于学生蜻蜓点水般的“感悟”都给予了肯定,对于学生装模作样的朗读也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许先谈体会、理解,再看画面感悟,最后再次体会、理解、朗读,这样一层更进一层的铺垫会逐渐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24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